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已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glⅡ和BamH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分别为A ↓ GAT...

已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glⅡ和BamH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分别为A GATCT和G GATCC。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这两种酶的识别序列都为6个脱氧核苷酸对

B. 用这两种酶切割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子所产生的黏性末端可形成重组DNA分子

C. 用酶BglⅡ切出的目的基因与酶BamHⅠ切割的质粒重组后,仍可以被这两种酶切开

D. 这两种限制酶都具有专一性

 

C 【解析】根据提供信息已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glⅡ和BamH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分别为A ↓ GATCT和G ↓ GATCC,识别的序列都含有6个脱氧核苷酸对,A正确;用这两种酶切割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子所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能形成重组DNA分子,B正确;用酶BglⅡ切出的目的基因与酶BamHⅠ切割的质粒重组后,形成的序列与原来的两个序列都不同,所以不能被这两种酶切开,C错误;限制酶识别和作用都有特异性,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限制酶的特点及应用,在基因工程中,一般为防止质粒或目的基因自身环化,一般选择不同的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以形成不同的黏性末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T4DNA连接酶的功能是

A. 只能连接黏性末端

B. 只能连接平末端

C. 能够连接DNA双链的氢键

D. 既可以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

B.细菌质粒的复制过程一定是在宿主细胞外独立进行的

C.质粒只有在导入宿主细胞后才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D.质粒是细菌细胞质中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

 

查看答案

人们将苏云金杆菌中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成功培育出抗虫棉。这个过程中利用的主要原理是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基因工程    D. 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

对如图所示黏性末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产生的

B. 图乙中的酶切位点在A与G之间

C. 如果甲中的G突变为A,则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能识别该切割位点

D.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所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分别作用于a处和b

 

查看答案

1972年伯格首先在体外进行了DNA改造的研究,成功地构建了第一个体外重组DNA分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的DNA分子必须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才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性末端

B. DNA连接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都能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

C. 当限制酶在它识别的序列的中心轴两侧将DNA的两条链分别切开时,产生的是平末端

D. 不同DNA分子相同黏性末端间能够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通过氢键相连接,但这个过程必须是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