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
B. 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 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时
D. 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3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农作物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研究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C.各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问题
D.草地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
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
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如图是赤霉素(GA)调节生长素水平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效应是通过调节生长素水平完成的
B. 植物体内多种激素并存,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
C. 赤霉素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生长素合成的特点
D. 赤霉素可抑制IAA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抑制生长素的分解
将某种植物的胚轴切段若干浸入蒸馏水中1h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NAA的溶液中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数据表明NAA对切段生长的促进作用具有两重性
B. 浓度为0.1mg/L时的两次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应重做浓度为0.1mg/L的促生长实验
C. 切段在蒸馏水中浸泡1h的目的是排除内源激素的影响
D.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可合成N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