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阶段。以...

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一样

B. 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其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

C. 物种多样性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森林阶段生物之间不存在竞争

D. 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为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处于优势地位

 

B 【解析】试题分析: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阶段,这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次生演替是不一样的,A错误。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其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B正确。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因此物种多样性增大,不一定竞争越来越激烈,也不一定是在森林阶段达到最大,C错误。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为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是因为地衣能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及植物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 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

C. 该地能恢复到第4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 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的原因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

 

查看答案

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

B. 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C. 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特点有关

D. 杀虫剂难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

 

查看答案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如图),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该试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4支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B. 4支试管内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到零

C. 试管III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II不同

D. 试管IV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II内的开始下降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

B. 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 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

D. 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3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