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属于肉食性昆虫,夏季经常在公园路灯下发现它们的踪迹,因为那里蚊子密集。母螳螂会跳上公螳螂背部进行交配后将“夫君”吃掉。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题目中母螳螂和公螳螂是捕食关系
B. 螳螂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螳螂的出生率为0
C. 调查公园草地上螳螂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D. 公园里有的地方螳螂多有的地方螳螂少说明食物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操作,错误的是( )
A. 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
B.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滴加培养液
C. 不同实验组测得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D. 对照组用不含有机物的培养液培养酵母菌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3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2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9只。但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真实种群数量最可能( )
A. 小于37只 B. 大于37只 C. 小于73只 D. 大于73只
科研人员对某孤岛连续两年中社鼠种群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 决定该岛社鼠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B. 可以用样方法获取该岛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数据
C. 较高性比(♀:♂)有利于提高社鼠种群的出生率
D. 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节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C. 种群内个体数以稳定速度增加的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 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
甲、乙、丙及NAA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B. 甲、乙、丙在细胞中大量合成后去调节生命活动
C. 用NAA形成的无子果实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D. 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