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如图是某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中含有的物质能够在③和⑤处检...

如图是某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中含有的物质能够在③和⑤处检测到

B. ④为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C. ③中Na+浓度适当升高,会使④更容易产生动作电位

D. ④处的膜去极化后形成的小电位能迅速传播

 

C 【解析】①突触小泡中含有的物质能够在③突触间隙处检测到,但不能进入⑤下一个神经元内,A错误;①为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而④是突触后膜,B错误;③突触间隙中Na+浓度适当升高,会使④突触后膜更容易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④突触后膜处的膜去极化后形成的小电位是不能传播的,D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递过程和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型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H对h为显性),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发病史,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的非血友病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2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不能确定

B. Ⅲ4与正常女子结婚,推断其女儿患血友病的概率是0

C. 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Ⅲ3的基因型一定是XHXh

D. 现Ⅲ3再次怀孕,产前诊断显示胎儿(Ⅳ3)细胞的染色体为44+XY;基因检测结果与Ⅲ2相同,由此建议Ⅲ3终止妊娠

 

查看答案

沙棘能在我国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生长,有显著的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科研人员利用“间隙光”来测定沙棘的光合作用,每次光照20秒,黑暗20秒,交替进行12小时,并用灵敏传感器记录环境中O2和CO2的变化,实验结果部分记录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据实验结果部分记录图分析,黑暗开始后CO2吸收速率稳定一段时间后迅速下降,该段时间内 “C5”的含量增加

B. “间隙光”处理能使植株充分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单位光照时间内光合产物合成量更大

C. S1可用来表示一个光照周期内[H]和ATP的积累量,而S2则可表示恰好把该段时间内积累的[H]和ATP消耗掉,因此二者相等

D. 与光反应相比,碳反应较缓慢,不能及时消耗掉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因此出现题中曲线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 三峡水库可以减轻长江洪水给中下游地区带来的破坏

B. “稻—藕—鱼”立体种养,充分利用了稻田的有限空间

C. 依据年龄组成预测草原老鼠种群数量变化

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

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鼠,第二次捕获标志鼠10只,未标记鼠20只。则该种群数量为:

A. 150只    B. 100只            C. 80只    D. 120只

 

查看答案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应

A. 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 开花后套袋

C. 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D. 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