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下图为含铁量较高转基因水稻的培育过程示意...

【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下图为含铁量较高转基因水稻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注:MS培养基为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

(1)在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时,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请据图分析:切割目的基因时宜选择限制酶_________,切割质粒时宜选择限制酶_________

(2)如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则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

(3)铁结合蛋白基因来自菜豆,若利用菜豆细胞内形成的mRNA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 cDNA,将这些cDNA用限制酶处理后储存在受体菌群体内,这些受体菌群被称为菜豆的________。除了通过上述方法可以获取铁结合蛋白基因外,还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取铁结合蛋白基因,其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含有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与水稻愈伤组织共同培养时,通过培养基2的筛选培养,可以获得________,该筛选过程是通过在培养基2中加入________实现的。培养基3与培养基2的区别是________。检测培育转基因水稻的目的是否达到,需要检测转基因水稻________

 

Ⅱ Ⅰ ①④②③ cDNA文库(或部分基因文库) 该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已知 含有重组质粒(有潮霉素抗性)的愈伤组织 潮霉素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比例 (成熟)种子中铁含量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需要结合题图和题意,梳理学过的基础知识,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1.解答(1)小题的关键是知道限制酶II能够识别和切割限制酶I的切割位点。然后再根据题图和题目的要求做具体分析、判断。 2.解答(2)小题的关键是掌握四种酶的作用。 3.如果用某种生物发育的某个时期的mRNA反转录产生的多种互补DNA(也叫c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那么这个受体菌群体就叫做这种生物的cDNA文库。 4.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5.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调控作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1)根据题意可知,限制酶II能够识别和切割限制酶I的切割位点。据图可知,目的基因两端分别是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G↓GATCC-和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GATC-,只有用限制酶II才能同时将目的基因切割下来。质粒有GeneI和GeneⅡ两种标记基因,其上分别有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如果用限制酶II切割,则GeneI 和GeneⅡ都被破坏,造成重组质粒无标记基因;如果用限制酶I切割,则破坏GeneⅡ,保留GeneI,其黏性末端和切割目的基因所在DNA的黏性末端相同,可以连接形成重组DNA。因此,切割目的基因时宜选择限制酶Ⅱ,切割质粒时宜选择限制酶Ⅰ。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将DNA链的磷酸二酯键打开,故可用①表示;DNA聚合酶能将单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可用④表示;DNA连接酶是能将DNA片段连接起来,可以用图②表示;解旋酶能将DNA双链解开,故可用图③表示。因此,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①④②③。 (3)利用菜豆细胞内形成的mRNA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 cDNA,将这些cDNA用限制酶处理后储存在受体菌群体内,这些受体菌群被称为菜豆的cDNA文库(或部分基因文库);如果铁结合蛋白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又已知,也可以通过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4)质粒上的标记基因为潮霉素抗性基因,因此通过培养基2的筛选培养,可以获得含有重组质粒的愈伤组织;该筛选过程是通过在培养基2中加入潮霉素实现的;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植株过程中需要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高时可促进根的分化,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时可促进芽的分化,因此培养基3与培养基2的区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比例不同;该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为铁结合蛋白基因,因此检测培育转基因水稻的目的是否达到,需要检测转基因水稻种子中铁含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生物——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发酵法生产酒精后的废液(pH 4.3)含有大量有机物,可用于培养、获得白地霉菌体,生产高蛋白饲料。培养、制取白地霉菌体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过程中培养白地霉的培养基是________。培养基定量分装前,先调节________,分装后用棉塞封瓶口,最后________处理。

(2)图中①过程称为________,从甲到乙的培养过程是为了____________。白地霉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

(3)为确定菌体产量,图中②操作之前,应先称量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过滤后需反复烘干称量,直至__________________。所获菌体干重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个自然繁殖、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较大,经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存在致死基因,它能引起某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对表现型相同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有202个雌性个体和98个雄性个体。请回答:

(1)导致上述结果的致死基因具有__________(填“显”或“隐”)性致死效应,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让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出现致死的几率为__________

(2)从该种群中任选一只雌果蝇,用一次杂交实验来鉴别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若出现雌雄比列为________则说明该雌果蝇为杂合子,若出现雌雄比例为________则说明该雌果蝇为纯合子。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B、C、D是丙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四种生物,其有机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下表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统计表(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生物类群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分解者

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

 

140.0

16.1

0.9

221.7

呼吸消耗的能量(kJ)

501.2

79.1

13.2

0.5

192.6

 

(1)图中A生物的下一营养级生物为________(填字母);D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KJ;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由绿色植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遗体、残枝落叶中的能量外,还包含____________中的能量。

(3)据图可知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是按照太阳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转化的,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逐级递减的;而在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按照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转化的,所以物质的流动是循环的。

(4)此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奶牛热应激反应是指奶牛在受到超出自身体温调节能力的高温刺激时引起的一系列异常生理生化反应。通过对奶牛热应激机理的研究,可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降低热应激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1)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分布在奶牛皮肤的温度_________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沿相关神经传到位于_________________中枢,最终使_______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从而散热量_________,体温保持稳定。如果环境温度长期维持在28℃以上,奶牛体温将迅速升高从而发生热应激,此时下丘脑分泌生长激素抑制激素作用于_________,使之分泌___________和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从而下调机体的产热效应。

(2)对于奶牛热应激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水平。当细胞受到高温刺激时,会发生热休克反应,诱导热休克蛋白基因转录出_________,进而合成热休克蛋白,以避免细胞结构被破坏。上述过程表明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

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水稻种子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其体内干物质和呼吸速率变化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发生在生物膜上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在2030d时,种子干物质量增加速度最快,此时种子含有的DNA量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种子成熟所需要的有机物来自图甲中的过程_____________。(填序号)

(4)促进种子萌发的一种最主要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

(5)大田种植某油料作物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__________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