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同学利用淀粉水解不同阶段的产物与碘反应呈现不同的颜色,从而定性观察不同离子对唾...

某同学利用淀粉水解不同阶段的产物与碘反应呈现不同的颜色,从而定性观察不同离子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促进或抑制)。实验处理及结果记录于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

2

3

4

底物

5ml淀粉溶液

条件

37℃温水浴

试剂

_______

2mlNa2S04溶液

________

2ml蒸馏水

2ml唾液淀粉酶

现象

淡棕色

浅蓝色

深蓝色

浅蓝色

 

(1)唾液淀粉酶是由唾液腺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参与该酶合成的无膜细胞器是________,分泌该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结论是:氯离子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促进作用,铜离子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请补充完善相关实验处理,在表中的①、②处填上对应的试剂(填“A”或“B”)。(A试剂:2mlCuS04溶液;B试剂:2mlNaCl溶液)

(3)本实验中设置2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糖体 胞吐 B A 排除Na+和SO42-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作用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意和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准确定位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离子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再结合表中呈现的实验处理及结果、题干中呈现的实验结论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进而围绕问题情境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并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建立联系。 (1) 唾液淀粉酶是由唾液腺细胞产生的一种分泌蛋白,参与该酶合成的无膜细胞器是核糖体,分泌蛋白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2) 唾液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成还原糖。由表中信息可知:本实验是利用淀粉遇碘液变蓝的原理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以此反映酶活性的高低。1号试管的结果呈现淡棕色(碘液的颜色),说明淀粉已经完全被分解,再结合该实验的结论“氯离子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可推知:表中的①处应为B试剂:2mlNaCl溶液;3号试管的结果呈现深蓝色,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再结合该实验的结论“铜离子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可推知:表中的②处应为A试剂:2mlCuS04溶液。 (3) 本实验中设置2号试管的目的是:排除Na+和SO42-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杂种Fi与某隐性性状亲本回交后,得到显性性状(A基因控制)与隐性性状(a基因控制)之比为5:1的后代,由此可以肯定该杂种最可能是

A. 二倍体(Aa)

B. 三倍体(Aaa)

C. 四倍体(AAaa)

D. 四倍体(Aaaa)

 

查看答案

数千年来,海洋、山脉、河流等作为天然屏障,为特有物种的进化提供了必须的隔离环  境。在近百年间,由于交通发达、人员交流等使这些阻隔失去效用,外来物种横越千里,到达新的生境,成为外来入侵生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近年来,大量外来物种的传人与人类活动有关

B. 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因地理隔离而进化成为新物种

C. 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改变本土某些种群基因库结构

D. 外来生物进入新区后,其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

 

查看答案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天涯若比邻”可用来比喻生物圈环境问题的特点

B. 莴苣、茄子等种群的繁衍离不开生态系统信息的传递

C. 焚烧秸杆能使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得到有效利用

D. 建造人工防护林有助于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

 

查看答案

关于生物学观察、实验、调查研究等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观察和研究而建立了细胞学说

B. 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常用的方法是血细胞计数板法

C. 拜尔实验结果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确实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D. 某同学用本校相关调查数据推测出本地区学生高度近视的发病率

 

查看答案

关于遗传的分子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只有mRNA是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的

C. 通过DNA半保留复制,子代保留了亲代一半的遗传信息

D. 在翻译过程中,tRNA分子的-OH端与相应的氨基酸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