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的“香椿”一般是香椿树的芽和幼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香椿”在春季集中采摘顶芽后,侧芽数量增加的原因是解除了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2,4-D对香椿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将处理过的香椿树插条用浸泡法分别放在4种浓度的2,4-D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浸泡法处理香椿树插条,与沾蘸法相比,所用的浓度_________,所需处理时间____________。
②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与浓度为8PPm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5PPm的2,4-D溶液对插条的影响是________。
③若要探究2,4-D促进香椿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实验组,从图中数据判断,2,4-D浓度的取值应设在_____________ppm范围内。
在有关生物进化的研究中,常从分子水平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细微差异。细胞色素C是一种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蛋白质。下表是多种生物中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的比较结果。
生物名称 | 黑猩猩 | 猕猴 | 袋鼠 | 金枪鱼 | 小麦 | 酵母菌 |
氨基酸差别 | 0 | 1 | 10 | 21 | 35 | 4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细胞色素C为参照,上述生物中__________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可通过比较各类生物中细胞色素C的差异来推断不同生物中遗传物质差异。从中心法则的角度分析,依据是____________。
(2)在分子水平研究不同物种亲缘关系,更直接的方法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比较核酸:
①提取生物A的细胞色素C基因,加热,使DNA变为单链,记录变性温度为TA-A;
②提取生物B的细胞色素C基因,加热,使DNA变为单链,记录变性温度为Tb-b;
③在适当条件下,形成杂种双链DNA,记为A-B;然后加热,记录变性温度为TA-B;
④计算两个变性温度TA-A(或TB-B)与TA-B的差值,记为M。
上述步骤中,加热DNA形成单链过程中破坏了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生物A和生物B的亲缘关系越远,计算得到的M值越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 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 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的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如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的错误是
A. a曲线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b曲线代表群落的初生演替
B. 图中C点到D点表示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
C. E点处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且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D. E点可代表群落达到平衡状态,其类型由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不同岛屿的环境直接对地雀的基因型进行选择
B. 不同岛屿的地雀之间无法交配说明存在生殖隔离
C. 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定向改变
D. 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可能产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放射性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B. 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C.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D.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