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黄曲霉毒素B1 (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

黄曲霉毒素B1 (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瘤变。某些微生物能合成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图

请回答:

(1)基因工程常见的运载工具(体)有__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胞,最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酵母细胞导入AFB1解毒酶基因后,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检测到AFB1解毒酶基因存在酵母细胞内。实验发现酵母菌中没有检测到合成的AFB1解毒酶,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酶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工程需遵循其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强调各组分之间要有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地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

 

质粒 、噬菌体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CaCl2处理 DNA分子杂交技术 酵母细胞中AFB1解毒酶基因没有表达(或没有转录和翻译) 脱氧核苷酸序列 适当的比例 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或“1+1>2”)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Ⅰ表示提取总RNA的过程,并以此为模板逆转录为cDNA;Ⅱ表示采用PCR技术体外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 (1)基因工程常用的的运载工具有质粒,动植物病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常用感受态转化法,即用氯化钙处理酵母菌细胞。 (2)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后,常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实验发现酵母菌中没有检测到合成的AFB1解毒酶,其原因可能是该基因未转录。 (3)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酶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4)生态系统的系统整体性原理强调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只有这样地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作为基因工程四个步骤的过程和每个过程的详细知识点,并能通过图像分析,确定Ⅰ、Ⅱ表示的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发酵技术密切相关。柿子经过发酵可制成柿子醋,以下是柿子醋制作的流程:柿果→挑选→清洗→去皮→去核→脱涩处理→切块→压榨→柿汁→灭菌→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灭菌→陈酿→淋醋→过滤→成品。请回答:

(1)脱涩过程可以用成熟的苹果、梨等水果释放的____________(气体)促进柿子成熟。

(2)将压榨后的柿汁加热到80℃保持1020分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酒精发酵可添加活性干酵母进行,发酵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写出反应式)。

(3)若醋酸发酵时需扩大培养醋酸菌种,实验室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前应对培养皿、接种环和培养基进行灭菌,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接种时应在火焰附近进行,同时需设置空白培养基做对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稻田可以看作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其中生活着稻飞虱、黑斑蛙等动物,稻飞虱以水稻幼叶为食,黑斑蛙可取食稻飞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水稻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 50-60 株左右,从种群特征分析,这一措施主要是控制好水稻的____________,以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2)若该农田被长期弃耕,会发生演替现象,最终演替的结果主要是由____________决定。 若演替到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此现象说明群落的演替是_______的过程。

(3)根据水稻田中生物间的取食关系,稻飞虱处于第_______营养级。

(4)稻谷收获后,有些情况会对稻草进行焚烧,大面积的焚烧稻田会导致环境污染,但适当的 “地面火”能烧掉枯草残根,对稻田生态系统有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科研人员在黑暗环境中培养水平放置的豌豆种子,获得图1所示豌豆幼苗,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背地(向上)生长的影响。

(1)实验一:科研人员切取幼苗的AB段(上胚轴),检测发现P侧的IAA浓度较D侧要高,推测该侧细胞的伸长生长______(较快/较慢),导致上胚轴向上弯曲,表现出背地性。

(2)实验二:科研人员将若干幼苗分为两组,每一组切取AB段并纵剖为P侧和D侧两部分,将其中一组B端插入含有14C-IAA溶液的试管中,另一组A端插入。6h后分别测定两组不接触14C-IAA溶液一端的14C-IAA相对浓度,结果如图2。A端插入和B端插入结果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侧运输能力较强。

(3)实验三:科研人员制备切去P侧或D侧3mm的AB段,将它们的A端插入含有14C-IAA溶液  的试管中(插入深度不超过3mm),6h后检测B端14C-IAA含量,得到图3所示数据。由实验数据判断,P侧和D侧对IAA的运输能力__________,被切去的一侧也检测到14C-IAA,说明IAA存在__________运输。

 

查看答案

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注:AA纯合胚胎致死)。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表现型

黄色

灰色

黑色

基因型

Aa1

Aa2

a1a1

a1a2

a2a2

 

 

(1)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_____

(2)假设进行很多Aa2×a1a2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Aa2×Aa2的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________只小鼠。

(3)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

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________色雌鼠杂交。

②观察后代毛色。

结果预测:

①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如果后代出现________,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

 

查看答案

脂肪广泛用于工,某科研小展紫外线诱变选育脂肪菌株的研究。原始菌株1444粗壮假酵母经连续两次紫外线诱变,反筛选,得到的突Z6Z8。在40℃、pH 7.5条件下定所脂肪活性,分比原始菌株提高了l26%、150%。

    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突是不定向,可能生的相               

(2)科研人员对上述三个菌株所生的脂肪特性行研究,如下果:

    实验一:为测定脂肪不同pH条件下的定性,科研人取上述三菌株所液各20 mL,分与等体pH59冲液混匀,置于4℃冰箱保存24后,将pH75,再加入等量的底物溶液,的相活性。果如,与原始菌株1 444相比,z6

z8在不同pH条件下的          的活性的实验温度          ℃。

(3)实验二:分取上述三菌株的液各20mol,置于50℃恒温水浴60min10min一次,活性,同时测定三个活性并行比。本实验目的是          所用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