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以下对生物学史以及生物学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

以下对生物学史以及生物学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所用的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都需现用现配

B. 观察线粒体可以用健那绿染色,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C. 科研上鉴定细胞死活,常用 “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

D. 1925年,荷兰科学家以丙酮和人的红细胞为材料,测得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为连续的双层

 

B 【解析】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所用的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都需现用现配,A项正确;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B项错误;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透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细胞不着色,而死亡的细胞因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便可进入细胞将细胞染成蓝色,C项正确;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双层,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铁细菌能氧化硫酸亚铁,并利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合成有机物。下列生物与之最相似的是

A. 乳酸杆菌    B. 酵母菌    C. 大肠杆菌    D. 硝化细菌

 

查看答案

黄曲霉毒素B1 (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瘤变。某些微生物能合成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图

请回答:

(1)基因工程常见的运载工具(体)有__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胞,最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酵母细胞导入AFB1解毒酶基因后,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检测到AFB1解毒酶基因存在酵母细胞内。实验发现酵母菌中没有检测到合成的AFB1解毒酶,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酶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工程需遵循其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强调各组分之间要有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地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发酵技术密切相关。柿子经过发酵可制成柿子醋,以下是柿子醋制作的流程:柿果→挑选→清洗→去皮→去核→脱涩处理→切块→压榨→柿汁→灭菌→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灭菌→陈酿→淋醋→过滤→成品。请回答:

(1)脱涩过程可以用成熟的苹果、梨等水果释放的____________(气体)促进柿子成熟。

(2)将压榨后的柿汁加热到80℃保持1020分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酒精发酵可添加活性干酵母进行,发酵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写出反应式)。

(3)若醋酸发酵时需扩大培养醋酸菌种,实验室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前应对培养皿、接种环和培养基进行灭菌,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接种时应在火焰附近进行,同时需设置空白培养基做对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稻田可以看作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其中生活着稻飞虱、黑斑蛙等动物,稻飞虱以水稻幼叶为食,黑斑蛙可取食稻飞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水稻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 50-60 株左右,从种群特征分析,这一措施主要是控制好水稻的____________,以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2)若该农田被长期弃耕,会发生演替现象,最终演替的结果主要是由____________决定。 若演替到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此现象说明群落的演替是_______的过程。

(3)根据水稻田中生物间的取食关系,稻飞虱处于第_______营养级。

(4)稻谷收获后,有些情况会对稻草进行焚烧,大面积的焚烧稻田会导致环境污染,但适当的 “地面火”能烧掉枯草残根,对稻田生态系统有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科研人员在黑暗环境中培养水平放置的豌豆种子,获得图1所示豌豆幼苗,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背地(向上)生长的影响。

(1)实验一:科研人员切取幼苗的AB段(上胚轴),检测发现P侧的IAA浓度较D侧要高,推测该侧细胞的伸长生长______(较快/较慢),导致上胚轴向上弯曲,表现出背地性。

(2)实验二:科研人员将若干幼苗分为两组,每一组切取AB段并纵剖为P侧和D侧两部分,将其中一组B端插入含有14C-IAA溶液的试管中,另一组A端插入。6h后分别测定两组不接触14C-IAA溶液一端的14C-IAA相对浓度,结果如图2。A端插入和B端插入结果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侧运输能力较强。

(3)实验三:科研人员制备切去P侧或D侧3mm的AB段,将它们的A端插入含有14C-IAA溶液  的试管中(插入深度不超过3mm),6h后检测B端14C-IAA含量,得到图3所示数据。由实验数据判断,P侧和D侧对IAA的运输能力__________,被切去的一侧也检测到14C-IAA,说明IAA存在__________运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