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随着对遗传学的深入研究,现在有些科学家正在使用一种生物化学技术使人体的某些致病基...

随着对遗传学的深入研究,现在有些科学家正在使用一种生物化学技术使人体的某些致病基因“沉默下来”。该项技术很可能是干扰了细胞内的

A. ATP的合成过程

B. 某些信使RNA的合成

C. 许多DNA的复制过程

D. 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脱水缩合反应

 

B 【解析】基因通过转录、翻译过程表达为蛋白质,控制生物的一定性状。使人体的某些致病基因“沉默下来”,可以控制信使RNA的合成的转录过程或翻译过程;ATP和蛋白质的合成是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干扰这些过程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干扰DNA复制不能使特定的某些致病基因“沉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请回答下列与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有关的生物学问题:

(1)基因工程技术中获得目的基因后,利用PCR技术将该基因扩增,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_________。培育抗病转基因植物时,使用最多的抗病基因是_______基因和病毒复制酶基因。

(2)在胚胎工程中,早期胚胎发育到____________阶段即可移植到代孕母体子宫中,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内存活的生理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传统方生成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很多优点。在癌症治疗时,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与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____________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借助单克隆抗体的_________作用,将药物带到癌细胞位置,将其在原位杀死。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应用了_______________技术。

(4)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较少,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致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状,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_____原理。

 

查看答案

[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炭疽杆菌能引起人畜患炭疽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寄主专一性,通过实验进行确诊。

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1)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要采用___________方法灭菌。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挑选可疑菌后进行接种时,放在35℃条件下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图中的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两组试管同时培养6小时后,进行比较,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___________(填“提高”、“降低”、“不变”),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此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

(4)在对微生物进行扩大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取0.2mL样品,用固体培养基对其培养,最后统计三个平板,菌落数分别是200、180、220。则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为_____________个/mL。该统计结果_________(填“低于”、“髙于”)实际值。

 

查看答案

某经过改造的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103kJ)。

食物链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同化量

463

X

Y

呼吸作用消耗

96

24.5

3.8

未被利用

292

29.3

3.1

分解者分解

12

2.1

0.2

 

(1)湖泊中的生物群落的组成应包括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kJ,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______两部分。

(4)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很快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这是由于湖泊具有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个正常眼色的果蝇种群由于受到射线照射,出现了两只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果蝇A×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40正常(♀):38褐眼(♀):42正常(♂)

实验二:果蝇B×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62正常(♀):62褐眼(♀):65正常(♂):63褐眼(♂)

实验三:实验二中F1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F2中25正常(♀):49褐眼(♀):23正常(♂):47褐眼(♂)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果绳A发生的突变是__________(填“显”或“隐”)性突变,且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果蝇B发生的突变是_________(填“显”或“隐”)性突变,该突变也具有致死效应。果蝇B的突变发生在___________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上述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让果蝇A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下图表示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此反射弧中,神经元的某部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时,膜内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

(2)由图可知松果体细胞的作用是将___________转变为激素信号;从而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紧密连接起来。褪黑素由松果体细胞产生,能对身体不同部位的靶器官如下丘脑、垂体、睾丸等起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通过实验证明褪黑素对睾丸分泌雄激素具有促进作用,实验设计思路是:取发育状况相同的雄性成年小鼠20只,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切除松果体,注射适量的褪黑素,乙组切除松果体,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每天定时测量血液中雄激素含量。此实验过程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