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同位素标记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15N标记核苷酸探明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 用3H充分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为2N的雄性动物精巢细胞,放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连续分裂后形成四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若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含有则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C. 用l4C标记CO2探明了C0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 若用32P标记人体体细胞中的DNA分子,再转入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46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微小囊泡,其中可含有蛋白质、mRNA、DNA片段等生物活性物质。科研人员对外泌体在乳腺癌细胞间耐药信息的传递方式进行了相关研究
(1)获得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株MA,并提取其外泌体AE,将AE与乳腺癌细胞阿霉素敏感株M共培养12h,测定阿霉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①可利用____________技术示踪AE的去向。
②AE可以被M细胞摄取,此过程依赖于____________。
③比较三组实验结果,初步说明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多耐药基因(MDR)表达产物是P-gp,该蛋白有ATP依赖性载体蛋白活性,可将药物(阿霉素)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转运至细胞外,使细胞具有耐药性。
(3)检测发现M+AE共培养后的M株P-gp表达量提高,为探究其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已知P-gp半衰期(降解50%所需要的时间)约为14~17h。实验结果否定了外泌体仅通过携带P-gp的方式传递耐药信息,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推测可能的其他方式是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外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可参与细胞间通讯
B.可实现基因跨细胞表达
C.可望成为药物载体
D.不能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玉米的籽粒颜色有紫色、白色和花斑之分。为研究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
(1)用紫色籽粒玉米进行自交,偶然发现后代表现为紫色:花斑:白色=12:3:1,据此推测:
①该玉米基因型为__________(用基因A与a,B与b,C与c……表示)。
②花斑籽粒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对花斑籽粒进行测交,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③已知亲本紫色籽粒玉米为纯种,从基因组成上推测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为__________。(举一例说明即可)
(2)多年后研究发现玉米籽粒花斑性状的出现与9号染色体上的C基因、Ds基因和Ac基因有关。玉米籽粒不同颜色的形成机理如下图所示。
①花斑籽粒的出现受到_________基因调控,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基因突变。
②白色籽粒的出现是由于该染色体上____________,导致C基因被破坏。
③花斑籽粒中紫色斑点出现的原因是:种子形成过程中,______________。紫色斑点的大小由____________决定。
(3)依据上述机理,利用Ac和Ds(序列已知)特有的功能,可用于研究:____________。
为提供治疗乳腺癌的新思路,科研人员对乳腺癌细胞进行了相关研究。
(1)收集患者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检测ACLY(ATP柠檬酸裂解酶)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
①乳腺癌组织中ACLY的表达量____________癌旁组织。
②GAPDH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__________,在电泳中可用于对检测条带进行相对定量;也可用于衡量分析系统是否可靠和稳定,排除__________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株MCF-7,探讨ACLY对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①实验分组
A组: MCF-7+SiRNA(可导致ACLYmRNA降解的RNA)
B组: ____________
C组: ____________
②培养48h后,收集MCF-7细胞,检测三组中ACLYmRNA和ACLY相对含量,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结果可知____________。
③据图4分析,ACLY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3)已知ACLY在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推测乳腺癌细胞中ACLY的作用是__________。
(4)基于以上实验及分析,请你为治疗乳腺癌提出两种思路:____________。
下列实验处理可达到目的的是
A. 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无子番茄
B. 用钙离子处理获得感受态大肠杆菌
C. 用聚乙二醇处理诱导细胞增殖
D. 用胃蛋白酶处理防止细胞贴壁生长
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传递称为资源补贴,如淡水生态系统的资源补贴包括落入水体的树叶凋落物、陆地昆虫、生殖洄游的海洋鱼类、污染物等。下列有关资源补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增加群落物种丰富度 B. 可改变消费者营养级
C. 可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 D. 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