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茄子的晚开花(A)对早开花(a)是显性、抗青枯病(T)对易感青枯病(t)是显性。...

茄子的晚开花(A)对早开花(a)是显性、抗青枯病(T)对易感青枯病(t)是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面是利用纯种晚开花抗青枯病品种甲、纯种早开花易感青枯病品种乙培育能稳定遗传的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新品种丙的两种方法。请回答:

方法一:甲×乙→F1F2……→F→丙

方法二:甲×乙→F1→花粉单倍体幼苗可育植株

(1)新品种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2)育种方法二称为________育种,所依据的原理_____________

(3)育种方法一中,F2中表现型为早开花抗青枯病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从理论上讲,其中的纯合早开花抗青枯病植株约占F2植株总数的______

(4)育种方法二中,过程②表示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其______加倍成为可育植株,其中,品种丙占可育植株总数的______

 

aaTT 单倍体 染色体(数目) 变异 aaTT aaTt l/16 染色体(染色体组) 1/4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方法一是杂交育种,方法二是单倍体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1)由于方法二是单倍体育种,获得的都是纯合体,所以新品种丙的基因型为aaTT,表现型为早开花抗青枯病。 (2)育种方法一称为杂交育种,育种方法二称为单倍体育种,所依据的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 (3)育种方法一,F2表现型为早开花抗青枯病植株基因型为aaTT、aaTt,其中纯合早开花抗青枯病植株(aaTT)占总数的1/16。 (4)育种方法二中,过程②表示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成为可育植株。由于AaTt能产生AT、At、aT、at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经培育后形成纯合体。其中品种丙(aaTT)占可育植株总数的1/4。 【点睛】本题以育种流程图为载体,考查几种育种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重点考查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和典例,总结如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该农田中的生产者、消费者、______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该农田生态系统

(2)该食物网中共含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包含______个营养级。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由第二营养级传向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一般为____________

(4)调查发现,一些遭弃耕多年的农田陆续长出了杂草、小灌木,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遭弃耕的农田很快长出杂草、小灌木,说明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比较高。

 

查看答案

下图1是马蛔虫(2N=4)的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图2是其精子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中DNA、染色单体与染色体的数量关系。请分析回答:

         

(1)图1中,细胞A含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从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分析,该细胞处于减数第______次分裂,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细胞B含有______条染色体,从染色体的行为和形态分析,该细胞处于减数第______次分裂,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

(3)图1中,细胞A所含的DNA、染色单体、染色体数量相当于图2所示的______时期。

(4)图2中,②时期所示的DNA、染色单体、染色体的数量关系表明该时期的细胞处于减数第______次分裂。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某植物叶片吸收、释放O2的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⑴叶肉细胞内利用O2的结构是__________,在此结构中,O2__________结合生成__________

⑵ab段,叶肉细胞从环境中吸收O2的量逐渐减少,同时对CO2的固定量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⑶bc段释放的O2的量逐渐增多,原因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阶    段逐渐增强;此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在__________点,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相等;c点后,限制O2释放量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基础,图中甲、乙代表构成①的主要化合物,①~④代表细胞中的部分结构模式图(各结构放大比例不同)。请回答:

⑴甲为____________;乙能与__________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

⑵动物细胞内不具有①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若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内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则在②和④中检测出放射性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最终放射性出现在腺泡细胞的分泌物质中。此过程中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⑷胰腺腺泡细胞以外排(胞吐)方式细胞膜排出分泌蛋白,体现了①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的特点。

⑸关于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在工农业生产等方面有重要用途,例如,可模拟①的__________(功能特性),对污水进行处理和净化。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假设这是鱼的种群,

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