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増长曲线,图中曲线⑤是空白对照组,...

下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増长曲线,图中曲线⑤是空白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②③分别代表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

B. 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将保持“J”型增长

C. 造成曲线⑤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

D. 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

 

B 【解析】培养液中有营养物质,更换时间短种群因为营养丰富而发生数量增长,分析图可知①②③分别代表每3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A正确。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不会呈“J”型增长,因为有空间的限制,B错误。造成曲线⑤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C正确。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应摇匀后再取出培养液进行计数,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K值变动的示意图 (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 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 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 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查看答案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

A.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B.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C. 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 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

 

查看答案

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一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所示模型能解释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

B. 甲图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C. 甲图中①②③④种群数量变化与乙图中abcd依次对应

D. 乙图中P为猎物的种群数量,H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

 

查看答案

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B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植物种群的密度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 际值偏小

D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原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度相同

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