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糖酶能够催化麦芽糖水解。下表是在最适温度下研究麦芽糖酶和麦芽糖浓度对水解反应速率影响的系列实验结果。
实验组 | 实验一 | 实验二 | ||||||||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麦芽糖酶浓度 | 0% | 1% | 2% | 4% | 5% | 2% | 2% | 2% | 2% | 2% |
麦芽糖浓度 | 10% | 10% | 10% | 10% | 10% | 0% | 5% | 10% | 20% | 30% |
相对反应速率 | 0 | 25 | 50 | 100 | 200 | 0 | 25 | 50 | 65 | 65 |
下列有关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一中,酶浓度低于5%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麦芽糖浓度
B. 实验二中,麦芽糖浓度高于20%后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浓度
C. 如果系列实验条件温度升高5℃,相对反应速率不会降低
D. 两组实验的自变量不同,无关变量和因变量不同
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作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
B. 加入ATP后,细胞中24Na的量减少
C. “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ATP水解
D. “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
下表是某哺乳动物CO2产生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测量值,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环境温度(℃) | 10 | 20 | 30 | 40 |
CO2产生量相对值 | 9.8 | 6.9 | 5.5 | 6.2 |
A. 产生的CO2的O元素部分来自于细胞中参加反应的H2O
B. 产生的CO2大部分产生于线粒体,少部分产生于细胞质基质
C. 不同温度条件下,CO2产生量相对值不同,相关酶的活性基本相同
D. 从40℃移至10℃环境时,该动物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
如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物质c为[H],在过程②中也有产生
B. 催化反应③和④的酶都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
C. 晒干的种子不含水分,因而细胞呼吸的强度较低
D. 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酒精
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 结果 | |
| NaCl | 茉莉酸 | |
① | + |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
② | + |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③ | - |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 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 mg·L-1,“-”表示无添加。
A. 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 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 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 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某实验小组利用过氧化氢做了如下实验,则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试管编号及组别 | ||||
a | b | c | d | e | |
加入试剂 | 2 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 | 2 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 | 2 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 | 2 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 | 2 mL H2O |
试剂、剂 量以及处 理措施 | 90 ℃水浴加热 | 2滴 FeCl3 溶液 | 2滴肝脏研磨液 | 2滴煮熟的肝脏研磨液 | 2滴肝脏研磨液 |
温度 | — | 常温 | 常温 | 常温 | 常温 |
气泡多少 | 多 | 较多 | 最多 | 无 | 无 |
A. a组和c组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B. b组和c组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C. c组和d组对照,说明高温会破坏酶的结构使酶失活
D. c组和e组对照,可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