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是核糖体形成、分布及执行生理功能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核糖体的生...

下图是核糖体形成、分布及执行生理功能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核糖体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的场所,下列生物或细胞具有核糖体的有__________

A.噬菌体      B.大肠杆菌       C.小麦的叶肉细胞    D.家兔成熟的红细胞

(2)图中过程①需要__________催化完成,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

(3)组装成完整核糖体的大、小亚基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图示物质中,还需要以过程②的方式出细胞核的是__________

(4)过程③利用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属于这类蛋白质的还有__________(任举一例)。若图示细胞为下丘脑细胞,物质X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壁细胞,则物质X最可能是__________

 

蛋白质合成 BC RNA聚合酶 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蛋白质和rRNA mRNA 呼吸酶、染色体蛋白质、核膜蛋白质等 抗利尿激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核糖体形成、分布及执行生理功能的示意图。需要学生具有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据图分析可知,构成核糖体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DNA的转录形成的,rRNA形成后与从核孔进入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核糖体的大亚基和小亚基,大小亚基分别从细胞核的核孔到达细胞质,进而结合在一起组成完整的核糖体。核糖体形成后,一部分直接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另一部分核糖体结合至内质网上,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 (1)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存在于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中,但是也有例外,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无核糖体。噬菌体属于病毒,无核糖体,A不符合题意;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有核糖体;小麦的叶肉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具有核糖体,B、C符合题意;家兔成熟的红细胞属于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无核糖体,D错误。故选:BC。 (2)图中过程①为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完成,该过程需要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3)根据试题分析可知,组装成完整核糖体的大、小亚基都是由蛋自质和rRNA构成的,转录形成的mRNA,也需要以过程②的方式出细胞核。 (4)通过过程③用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为胞内蛋白,即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呼吸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DNA聚合酶、ATP合成酶等均属于此类蛋白质。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可以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运输到垂体后叶暂时储存,当机体渗透压升高时,由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血糖平衡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图表示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问题: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促进淋巴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胰岛素将被__________,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2)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Ⅰ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免疫导致的。

(3)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时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血液中__________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前应使实验大鼠处于__________状态。

 

查看答案

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单细胞真菌,某研究小组用它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图甲为在注射器中加入5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吸入10mL空气后加塞密闭,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增加。图乙为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溶液,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图丙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3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进行计数,观察到的视野。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中,实验起初一段时间内,针筒内的气体体积未发生变化,但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与气泡产生有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开始增加,此时,酵母菌细胞开始进行__________呼吸。

(2)图乙中,①号试管内溶液颜色变化是由蓝绿色变成__________,设置②号试管的作用是作为__________

(3)若要证明甲、乙两组装置中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都需要设置一个对照组同步实验,对照组的设置为另取一相同装置,将容器中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换成__________,其他条件相同。

(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为减小实验误差,取样前需将培养液__________;滴加培养液之前需在计数室上方__________;计数时,应待酵母菌__________再记数。依据图丙结果,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为__________个·mL-1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B为__________,过程④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

(2)图中(CH2O)和物质A被细胞呼吸利用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忽然增强光照的情况下,检测到图中的物质A产生量忽然增多,但不久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开始瞬间,C3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物质A无法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最可能外因是途中物质_____(填写字母)的供应量未能同步增加。

(4)在用该植物的绿叶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发现部分植株的叶片所得的色素带缺失由上向下的第四条,这类叶片的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直接受影响的过程是上图中的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为了研究缺失该条色素带的叶片(甲)和正常叶片(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实验小组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了两类叶片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当光照强度为10klx时,叶片甲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叶片乙。

光照强度(klx)

0

5

10

15

20

25

30

吸收速率

(mg·m-2·h-1

-3.6

-1.2

1.4

2.0

3.2

5.1

5.2

-4.6

-1

1.4

3.6

5.8

7.9

8.8

 

 

 

查看答案

多氯联苯是一种对人体有很大危害的有机物质,污染土壤后,很难清除。研究发现,部分酵母菌具有分解多氯联苯的作用。为消除这种污染,科研人员计划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请回答问题:

(1)筛选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时,应将土壤样品__________,接种到以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

(2)对初步提取到的菌株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一般操作方法有两种,其中之一是下图所示的__________法。

 

稀释倍数

 

菌落数

平板编号

1

2

3

10

420

495

393

100

45

57

51

1000

2

7

3

 

(3)将酵母菌溶液分别稀释10倍、100倍、1000倍。每个浓度都接种三个平板,每个平板均接入0.1mL稀释菌液,该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培养时,需将培养皿__________培养,以防冷凝水造成污染。经适当培养后,平板上的菌落数如上表所示:据此可得出,每升菌液中酵母菌活菌数为__________个。

 

查看答案

下图1为生态工作者对东北某生态系统中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乔木的树龄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10-50年生)以及成熟、过熟林(5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组。图2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A—D所占区域的大小代表丙中不同生物的物质同化量)。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工作者调査时应采用的是____________法。

(2)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7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________不足,导致多数幼龄林生长受阻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水曲柳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型。综合上述分析,____________的又耐荫能力强,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

(3)白桦和水曲柳应属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部分,图2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

(4)图2中的过程③是__________,图示碳循环缺少的环节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