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植物A被害虫咬伤后,受伤部位分泌的多肽S能激活相邻细胞内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增加蛋...

植物A被害虫咬伤后,受伤部位分泌的多肽S能激活相邻细胞内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增加蛋白酶抑制剂的合成,从而抑制害虫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多肽S和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B. 多肽S基因是害虫的攻击诱导植物A突变产生的

C. 多肽S在植物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发挥作用

D. 多肽S作为化学信息调节植物A与害虫的种间关系

 

C 【解析】A.多肽S和双缩脲试剂能产生紫色反应,A错误; B.在害虫攻击前植物A中已有多肽S基因,在害虫的攻击下多肽S基因表达产生多肽S,B错误; C.由题干分析可知,多肽S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信号分子,C正确; D.多肽S作为信息分子只对植物细胞起作用,调节植物A与害虫的种间关系的化学物质是蛋白酶抑制剂,D错误; 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C. 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结构与功能密切联系,组成成分和结构相同

D.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不需要、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需要的物质甚至可以逆浓度进入

 

查看答案

黄连素具有促进排卵和提高受孕率的生殖疗效。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碱,黄连素可从中草药黄连、黄柏、三颗针等植物中提取。临床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某生物科研小组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大量繁殖含黄连素的黄连等植物。该技术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培养过程中,离体的黄连茎切段需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培养出根、芽,才能形成完整的黄连小植株。

(2)黄连素具有促进排卵的疗效。卵子在发生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__________的过程中完成的。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首先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使顶体内的酶释放出来。卵子完成受精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生物科研小组想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取催化合成黄连素的酶。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首先要用__________处理细胞,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

 

查看答案

将没有吃完的西瓜,盖上保鲜膜后放入冰箱,是很多人日常储藏西瓜的办法。但事实上,有时候盖上保鲜膜储藏的西瓜中的细菌种类和数目反而比没用保鲜膜的多。某生物研究小组用保鲜膜 保存三天的西瓜表面的瓜瓤制备浸出液,研究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小组需配制用于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配制的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采用_____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2)为了避免培养基污染,在培养过程中,需将平板___________(填“正置”或“倒置”)。为了观察浸出液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采用___________法接种。接种时,为了避免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______附近进行。

(3)在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说明西瓜的浸出液中有_________(填“一种”或“多种”)细菌。细菌总数越多,说明西瓜被细菌污染的程度越___________(填“高”或“低”)。

 

查看答案

图1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①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丁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

(2)某研究小组对该生态系统中B的数量进行长期的研究,这属于___________层面的研究,该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B的种群密度,在调查过程中若被标记的B的部分标志物脱落,则其种群数量估算值与实际值相比偏___________

(3)写出图1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c表示___________。若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Q,则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

(5)该池塘中的C鱼色彩绚丽,形状怪异,在市场上非常名贵,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植物的五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1)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通过该方法获得优良性状是不容易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上述育种过程中,哪两个过程所使用的方法相同?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具体使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

(3)B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为确认该过程得到的植株是否为单倍体,可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观察的最佳时期为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期。

(4)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和非糯性(G)、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利用上述育种方法培育玉米新品种,操作过程如下: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种化学试剂)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EMS诱变等处理并培养,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若要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抗性糯性玉米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F1中选择表现型为____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