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将某高等植物放在密闭透明的容器内,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如图...

将某高等植物放在密闭透明的容器内,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AB段为暗处理,B点开始给予一定强度的光照)。

(1)图1在BC段,装置内CO2浓度的增加速率逐渐减慢,其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

(2)若在C点时,向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并没有发生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孔关闭会阻止O2溢出叶片,高氧浓度下产生图2光呼吸现象。下列对光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光呼吸与有氧呼吸都有线粒体参与

B.光呼吸消耗ATP,有氧呼吸产生ATP

C.光呼吸与有氧呼吸都消耗O2释放CO2

D.光呼吸在光照下发生,有氧呼吸在黑暗条件下发生

(4)取某植物生长状况相同的叶片进行实验。实验前测定叶片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lh,测其重量,再立即光照lh(光强度相同),测其重量。得到如下结果

组别

1

2

3

4

5

温度/℃

18

28

30

35

40

暗处理lh后干重变化(mg·cm-2)

-1.1

-1.8

-2.2

-2.5

-2.2

光照lh后与暗处理前干重变化(mg·cm-2)

+1.1

+4.1

+7.2

+6.2

+1.9

 

据表分析,第3组单位叶面积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最大为_________mg•cm-2•h-1

 

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小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而不是CO2浓度 D 11.6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是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图1中AB段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使其浓度逐渐增加;B点开始给予一定强度的光照,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但BC段表示容器内CO2浓度逐渐增多,说明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图2所示的光呼吸是在有光、高氧及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在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参与的一个生化过程。它是光合作用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光呼吸可消除多余的[H]和ATP。 (1)在BC段,由于B点开始给予一定强度的光照,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此光照强度下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小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所以装置内CO2浓度的增加速率逐渐减慢; (2)在C点时,装置内CO2浓度已增加到最大值,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而不是CO2浓度,所以向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不会发生变化; (3)据图2可知,光呼吸吸收O2释放CO2,消耗[H]和ATP,该过程要在光下借助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共同完成,故与有氧呼吸区别是光呼吸消耗ATP,有氧呼吸产生ATP;光呼吸只有在光下才能发生,而有氧呼吸在黑暗和光照下都能发生;相同点是都有线粒体参与,都消耗O2释放CO2,所以A、B、C正确,D错误,所以选D; (4)表格中,暗处理l h后的重量变化可以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立即光照l h后的重量变化=1h光合作用的总量-2h的呼吸作用消耗量,故第3组单位叶面积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最大为7.2+2.2×2=11.6 mg•cm-2•h-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若控制草原野兔某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某种基因型的雄性胚胎致死。现将捕捉到的一对雌雄草原野兔杂交,F1雌雄野兔数量比为2∶1,则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致死基因为b,则F1雌兔有2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

B. 若致死基因为B,则F1雌兔有1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

C. 若致死基因为B,则F1草原野兔随机交配,F2存活的个体中隐性性状占6/7

D. 若致死基因为b,则F1草原野兔随机交配,F2雌兔中的显性个体∶隐性个体=3∶1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 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B. 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据《种艺必用》)

C. 荔枝根浮,必须加粪土以培之。(据《树艺果部下荔枝》)

D. 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植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查看答案

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C. 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

D.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查看答案

2017年三位美国科学家因为关于“生物钟”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发现,在夜晚Per蛋白会在果蝇体内积累,到了白天又会被分解,在该过程中,Tim 蛋白会结合到Per蛋白上并一起进入细胞核,并在那里抑制Per基因的活性,DBT 蛋白又可延迟Per蛋白的积累,因此,让Per蛋白增加和减少的周期固定在24小时左右。下列关于“生物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与激素调节类似,生物钟的形成过程也存在反馈调节

B. 人体生物钟调节的神经中枢可能在下丘脑

C. Tim蛋白与Per蛋白的结合是通过肽键相连接

D. 若破坏DBT蛋白基因,则可能导致果蝇的生物钟周期改变

 

查看答案

科学家利用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了一种蝎毒“染色剂”,这种能发光的染色剂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表面,从而帮助医生识别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

A. 蝎毒“染色剂”可能会被癌细胞表面的某些糖蛋白识别

B. 最终制成的蝎毒“染色剂”中氨基数自与羧基数目一定相等

C. 蝎子细胞加工蛋白质时所需的ATP不都由细胞质基质提供

D. 蝎毒中的蛋白质最初是在核糖体中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