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用 32P 标记玉米体细胞(含 20 条染色体)的 DNA 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

32P 标记玉米体细胞(含 20 条染色体)的 DNA 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 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和分化,并最终形成完整的玉米植株。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所使用培养基中通常需要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B. 由于玉米是自养生物,因此培养基中可不加有机物成分

C. 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 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40 条和 5 条,则该 细胞可能处于第三次分裂的后期

D. 形成玉米植株过程中,细胞发生分化,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B 【解析】 依题可知“由玉米体细胞分裂和分化,并最终形成完整的玉米植株”整个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全能性是组织细胞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玉米体细胞的20 条染色体都被标记上32P,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新合成的DNA子链不带有32P标记。 由分析可知,该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为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A正确;玉米是自养生物,是玉米植株绿色植物细胞具有光合作用能力合成有机物,但是单个玉米体细胞,细胞中不一定含有叶绿体,不一定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因玉米正常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若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是40条,说明该时期染色体数目加倍,该时期为有丝分裂的后期,因玉米体细胞的20条染色体都被标记32P,第一次分裂后期有40条染色体带有32P标记,第二次分裂后期共有20条染色体带有32P标记,移向同一极的可能有0-20条染色体带有32P标记,所以第三次分裂后期可能含有0-20条染色体带有32P 标记,C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核移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卵母细胞最好选择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

B. 胚胎核移植难度明显高于体细胞核移植

C. 供体细胞应选择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

D. 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生产的克隆动物是对体细胞动物进行了100%的复制

 

查看答案

“白菜—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它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和易于储藏等优点。如图是“白菜—甘蓝”的杂交过程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除去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可运用的酶是纤维素酶、淀粉酶和果胶酶

B. 通常可诱导上述原生质体相互融合的方法是PEG和灭活的病毒诱导

C. 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是诱导产生了新的细胞壁

D. 愈伤组织形成“白菜—甘蓝”植物体必须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查看答案

犬细小病毒(CPV)单克隆抗体(Cpv McAb)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及病毒的复制,进而杀灭幼犬体内病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Cpv McAb的制备过程中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B. 给幼犬注射CPV后,CPV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反应

C. 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直接生产Cpv McAb

D. 对杂交细胞培养时,需要无菌无毒环境,且温度、气体环境等要适宜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 、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 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不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和基因突变,而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

C.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

D. 动物难以克隆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组中的基因不完整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病毒的衣壳决定其抗原的特异性,在生态系统中作为消费者

②含RNA的病毒较含DNA的病毒更易发生变异

③病毒呈现不同形态的直接原因是衣壳粒的排列方式不同

④灭活的病毒不具有抗原性,可作为细胞工程的诱导剂

⑤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能够在寄主体内完成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

A. 四项正确    B. 仅一项正确    C. 两项正确    D. 三项正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