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鸭为杂食性水禽,为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的功能,科研人员就不同处理的稻田中水体底栖...

鸭为杂食性水禽,为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的功能,科研人员就不同处理的稻田中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进行了研究,数据如下图所示:

(1)调查凸旋螺种群密度的方法可采用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数据可知,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多足摇蚊地位下降,而_________________优势地位明显上升,这一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底栖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还发现在稻鸭区水稻的根系明显比常规区的发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样方法 凸旋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尾腮蚓 群落演替(次生演替) 物种丰富度(物种数目) 鸭的活动增加了水体的溶氧量(鸭的活动疏松了土壤/鸭的活动增大了空气的流动性) 【解析】 1、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数量变化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 2、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1)由于凸旋螺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较弱,故调查凸旋螺种群密度的方法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2)据图中数据可知,由于鸭稻共作,多足摇蚊数量减少,而尾腮蚓数量增多,故多足摇蚊在群落中优势地位下降,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这一现象称为群落演替。分析图示可知,稻鸭共作后,稻田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降低。 (3)科研人员还发现稻鸭区水稻的根系明显比常规区的发达,原因是鸭的活动增加了水体的溶氧量、疏松了土壤等,能促进根的生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探究2,4-D(一种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对柳树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枝条,分组、编号,处理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如图二所示的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所示,配制一系列浓度的2,4—D溶液各9ml。据图可知,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是为了控制好_______________

(2)选择生长状况相同,芽的数量相同的柳树枝条若干,随机均分成_________组。

(3)用2,4—D溶液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对照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条件下处理相同时间。

(4)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每组柳树枝条的________________,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5)实验结果表明:促进柳树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查看答案

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B. 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

D. 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和丙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 甲是生产者,但不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C. 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D. 戊不一定是微生物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60J/(cm2•a)

B. 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50J/(cm2•a)

C. 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8%

D. 从A到E的10J/(cm2•a)属于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查看答案

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比较项目

第1年

第5年

第10年

第15年

第20年

物种1

5

10

2

0

0

物种2

1

2

5

3

3

物种3

0

1

3

8

6

 

 

A. 第1-20年,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

B. 若物种1和2为单子叶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不能用样方法

C. 第1-5年,物种1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能获得较多的光照

D. 第10-15年,物种1逐渐消失不可能是因为其不适应弱光环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