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基因B)和黄颖(基因Y)为显性,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
A. bbYY×BByy B. BBYY×bbyy
C. bbYy×Bbyy D. BbYy×bbyy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不论F1作父本还是母本,实验结果都是接近高茎:矮茎=1:1,这是“检验推理”过程
B.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
C. 当孟德尔发现F2中黄圆:黄皱:绿园:绿皱=9:3:3:1,得出“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的结论
D. 孟德尔用纯种黄圆豌豆和纯种绿皱豌豆做杂交实验,结果F2中出现了亲本没有的性状组合,提出“两对相对性状之间是什么关系?”的问题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Ⅲ、Ⅳ两个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所以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 甲、乙同学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
C. Ⅰ、Ⅱ小桶中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所以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D.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下图①表示某高等雄性动物肝脏里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图②表示该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①所示分裂时期处于图②中的DE段,该时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这一结构上
B. 图①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的比值依次是1:2:2
C. 图②中的CD段与DNA分子复制有关,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
D. 图②中E→F的变化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分开的染色体分别被着丝点拉向细胞两极
某科学家用15N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2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研究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下图表示在细胞周期中两种核苷酸被利用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A. 这种植物细胞分裂间期是20小时
B. 这种植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0条
C.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先复制DNA再合成蛋白质
D. 32P、15N标记的两种核苷酸的利用高峰分别表示RNA 合成、DNA复制
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间期,线粒体要为蛋白质的合成、DNA复制等生理过程提供能量
B. 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通过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 在中期,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D. 在末期,高尔基体参与子细胞的细胞壁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