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过程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请回答:
实验步骤: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步骤④→固定化酵母菌细胞
(1)上述步骤中,步骤④是将海藻酸钠溶液与_________混合。该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配制的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要适宜,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数目___________。另外,配置的海藻酸钠溶液的过程中,要使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
(3)与固定化酶相比,固定化细胞技术一般采用包埋法固定,原因是___________。
某生物活动小组利用营养液培养植物,观察植物对矿质元素和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情况,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取生长状况一致,叶片数量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置于两个广口瓶中种植。两个瓶中培养液成分见下表。将装置放在同一温室环境中,并保持光照。
溶液主要成分 | Ca(NO3)2 | KH2PO4 | KCl | FeCl3 | MgSO4 | 蒸馏水 |
A瓶 | 1.0g | 0.5g | 0.24g | 0.01g | 0.5g | 500mL |
B瓶 | 1.0g | 0.5g | 0.24g | 0.01g | 0.5g | 2000mL |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若干小时后发现,B瓶中植物正常生长,A瓶中植物出现萎蔫现象。造成A瓶植物萎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取萎蔫的叶片观察叶肉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2)待A瓶植物生长正常后,仍在上述环境中与B瓶植物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植株,测定瓶中培养液成分发现,培养液中均剩余Ca2+较多、NO-3较少。由此判断细胞膜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从细胞膜的成分上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吸收矿质元素是主要以________状态吸收的,其吸收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
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Ⅱ是两类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所示,溶酶体可能起源于乙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名称)。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被膜小泡___________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3)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既能产生溶酶体,又能产生含分泌蛋白的囊泡,这体现了乙具有对来自甲的蛋白质进行________________(填至少三点)的功能。
(4)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类可以催化脂质和蛋白质等物质的水解,但溶酶体膜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会被所含的酶破坏,最可能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研究发现,当环境恶化时,熊虫会把身体蜷缩起来,一动不动。这时它们会自行脱掉体内99%的水分,处于一种隐生(假死)状态,此时熊虫的代谢率几乎降到零,甚至能耐受-273℃冰冻数小时,直到环境改善为止。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回答下列问题:
(1)海藻糖是由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若要探究它是否为还原糖,应选取的试剂为__________。在海藻糖溶液中加入该试剂后摇匀,没有发生相应的颜色反应,但并不能说明海藻糖是非还原糖,原因是_________。
(2)研究者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动物的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免受极低温度造成的损伤,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于探究该假设的真实性。请将其补充完整:
选材: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排除实验中的干扰因素,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选用的动物组织细胞应_____(能、不能)含有海藻糖,______(能、不能)抵抗极低温度。
过程:①取适量实验动物细胞,等分成甲、乙两组(以甲组为实验组);
②甲组加海藻糖,乙组不加海藻糖;
③甲、乙两组均在极低温度(-273℃)下冰冻数小时;
(3)将温度缓慢升高恢复至常温后,观察甲、乙两组细胞生活状况,预期可能出现的两种结果和结论是:
可能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离子含量 (mmol/mL) | 处理前 | 用鱼藤酮处理后 | 用乌本苷处理后 | |||
细胞内 | 血浆中 | 细胞内 | 血浆中 | 细胞内 | 血浆中 | |
K+ | 145 | 5 | 11 | 5 | 13 | 5 |
Mg2+ | 35 | 1.4 | 1.8 | 1.4 | 35 | 1.4 |
A. 鱼藤酮一定能破坏细胞膜上K+和Mg2+的载体
B. 乌本苷抑制K+载体而不影响Mg2+载体的生理功能
C. 鱼藤酮可能通过抑制ATP的合成从而影响离子的运输
D.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下列关于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可受同种因素影响,如温度
B. 缺氧时,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速率减慢
C. 同一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
D. 胞吐运输的一定是生物大分子,如乙酰胆碱、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