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因素主要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B. 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C. 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1.03tN0只
D.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可直接导致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崂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群落经数十年演变发展为树林,如图甲、乙、丙表示种群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过程为次生演替,其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
B. 演替的第3阶段后期,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 演替过程中垂直结构变复杂,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D. 一般来说群落演替最终使群落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 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
C. 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 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C.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 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水鸟的存在降低了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B. 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C. 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物质可被该群落反复利用
在自然条件下,某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有关数据如表所示,其中该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 | N | (K-N)/K |
S1 | 20 | 0.90 |
S2 | 50 | 0.75 |
S3 | 100 | 0.50 |
S4 | 150 | 0.25 |
S5 | 180 | 0.10 |
A. 环境阻力对该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1之后
B. (K-N)/K为0.50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C. 若该种群为蝗虫,则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D. 若该种群为草鱼,则捕捞草鱼后需控制草鱼剩余量在S5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