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制作腐乳时,前期发酵温度应控制在15℃~1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制作腐乳时,前期发酵温度应控制在15℃~18℃

B. 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C. 食草动物通过分泌出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

D. 向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已活化的酵母菌细胞

 

A 【解析】 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腐乳的制作、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与分离实验等知识点,回忆和梳理相关知识点,注意每一个实验的注意事项,据此答题。 制作腐乳时,前期发酵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此温度不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的生长,而适于毛霉慢慢生长,A正确;固定化细胞的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B错误;草食动物不能产生纤维素酶,其利用肠道中某些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将纤维素水解,C错误;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需要冷却后才能加入酵母菌细胞,以防止高温将酵母菌杀死,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是对四种微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新陈代谢类型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微生物种类

硝化细菌

乳酸菌

小球藻

根瘤菌

能源

利用化学能

分解乳酸

利用光能

固定N2

碳源

CO2

糖类

CO2

糖类

氮源

HNO3

NO3

NO3

N2

代谢类型

自养需氧型

异养厌氧型

自养需氧型

异养需氧型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在做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筛选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

①土壤样品不同    ②培养基被污染    ③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4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

A.涂布了1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

B.涂布了2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

C.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D.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查看答案

美国白蛾是一种严重危害果林木、农作物的食叶性害虫,自入侵以来对我国多个省市造成了严重危害。周氏啮小蜂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坚硬的蛹表皮,将卵产在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蛹中全部营养,从而杀死美国白蛾等害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可以通过侵染美国白蛾幼虫,使其部分死亡。

(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美国白蛾属于_____,HcNPV与美国白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2)科研人员分别对放蜂区(按比例释放一定数量的周氏啮小蜂,不用农药)和对照区(常规农药防治)美国白蛾蛹被周氏啮小蜂和其他天敌寄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

统计数据发现,放蜂区其他天敌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升高,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为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科研人员计划使用HcNPV和周氏啮小蜂共同防蛾。假设“带毒蛹”(被HcNPV感染的虫蛹)对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影响。为验证该假设,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a~f填入①~④处,选择g~i填入⑤处。

组别

实验处理

统计并记录

实验组

_____,产卵于_____

分别计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_____

对照组

_____,产卵于_____

 

a.“带毒”美国白蛾成虫b.“带毒”美国白蛾蛹c.“不带毒”美国白蛾成虫d.“不带毒”美国白蛾蛹e.HcNPV病毒f.周氏啮小蜂g.总出蜂量h.雌蜂量i.雌雄蜂寿命

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则二者可以共同用于同一区域美国白蛾的防治。

 

查看答案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腐霉茎腐病在我国广泛发生,严重危害粮食生产安全,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1)玉米对腐霉茎腐病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________

(2)观察发现,玉米品种甲(纯系)对腐霉茎腐病表现为抗病,品种乙(纯系)表现为感病。

①研究人员将品种甲与品种乙杂交,得到F1;再将F1自交,得到F2。检测发现,产生的F1全部为抗病;产生的673株F2中,626株为抗病,47株为感病。F2中的抗病:感病≈15:1,因此可推知抗病与感病由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对基因控制。

②研究人员又对F2进行单株自交,将每株收获的种子分别种植,观察表现型。有的F2单株自交子代都为抗病、有的F2单株自交子代都为感病、有的F2单株自交子代既有抗病又有感病。若上述三种F2的比例为________,即可验证(2)①所得结论。

(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甲的抗病基因R1位于玉米1号染色体上。已知抗病玉米品种丙(纯系)的显性抗病基因Q也位于1号染色体上。

①在玉米1号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有分子标记,如z263,它在玉米的不同品系里的长度可能不同,但起始和终止序列相同。类似的还有z459、z319和z256。已知品种丙的Q基因与z263、z459、z319和z256紧密连锁(不发生交叉互换)。科研人员根据这几个分子标记的起始和终止序列设计________,分别以品种甲、乙的基因组DNA为_______进行PCR扩增后电泳检测。下图所示实验结果初步说明R1与Q是_____(填“相同”或“不同”)基因,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将品种甲与品种丙杂交,得到F1,F1均表现为抗病。再将F1自交,得到F2。F2出现感病植株,直接验证(3)①的结论。推测F2出现感病植株的原因是(只考虑R1和Q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