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遗传性骨骼发育不良(SD)的致病原因多样。某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新的SD患病家系,...

遗传性骨骼发育不良(SD)的致病原因多样。某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新的SD患病家系,对其致病机理展开研究。

(1)由图1推测,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家系中Ⅱ-2的致病基因遗传自_________(填图1中序号)。

(2)已有研究表明,常染色体上M140基因的突变与SD的发生有关。为确定图1家系SD的遗传方式,科研人员对其成员M140基因进行了测序,部分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致病的M140基因在箭头所指位点的碱基对为_________。结合图1、图2可知,该家系SD的遗传方式为______;产生致病基因的可能原因是在_________(填图1中序号)的早期胚胎细胞中发生了M140基因的突变。

(3)科研人员对M140基因在SD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①通过基因工程获得M140基因敲除(KO)小鼠,然后检测野生型小鼠和KO小鼠软骨组织中基因D(与骨发育密切相关)的转录情况,发现野生型小鼠基因D的mRNA含量低于KO小鼠。已知M140基因只转录不翻译,结合上述结果可提出两种推测:

推测一:M140基因的RNA促进基因D的mRNA降解。

推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体外培养野生型小鼠软骨细胞,先在培养液中加入转录抑制剂,然后向实验组细胞中导入足量M140基因的RNA,对照组导入与M140基因的RNA _____________不同的无关RNA。然后在第0.5h、1h、2h、4h分别检测细胞中基因D的mRNA含量。结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基因D的mRNA含量都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支持推测一。进一步研究发现,M140基因的RNA通过与基因D的mRNA互补结合,进而促进其降解。

③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使野生型小鼠M140基因发生与患者致病基因相同的变化,并得到纯合突变小鼠。这些突变小鼠表现出骨骼发育不良。研究人员对小鼠软骨细胞基因D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统计纯合突变体与野生型小鼠基因D的mRNA比值(如图3)。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纯合突变小鼠基因D的mRNA含量_______。综合上述研究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Ⅰ-1、Ⅰ-2 G-C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Ⅱ-2 M140基因的RNA抑制基因D的转录 序列 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速率更快 多 纯合突变小鼠细胞内的M140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转录的RNA与基因D的mRNA互补结合减弱(不能结合),对其降解的促进作用减弱(不能促进其降解),使得基因D的mRNA含量提高 【解析】 1.由遗传图1可知:无中生有为隐性,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病者为隐性。 2.基因突变包括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在图2 中,正常基因的碱基对为A-T,被替换为G-C。 3.分析图3:以无关基因作为对照,探究纯合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基因D的变化,由图可知,纯合突变体体内的基因D含量大于野生型,约是野生型的1.4倍。 (1)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系中Ⅱ-2患病,则基因型为隐性aa,说明家系中Ⅱ-2的致病基因遗传自来自于父母双方,Ⅰ-1、Ⅰ-2。 (2)比较三个正常人和两个患者的常染色体上M140基因的序列发现,正常的M140基因在箭头所指位点的碱基对为A-T,致病的M140基因在箭头所指位点的碱基对为G-C。由图1可知,若该病是来自于第一代的遗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Ⅰ-2应该是携带致病基因,但测序结果显示没有,说明Ⅰ-1、Ⅰ-2不含致病基因,根据图2分析可知,该家系出现SD病是由于Ⅱ-2的早期胚胎细胞中发生了M140基因的突变,而不是来自第一代的遗传,且III-2也有致病基因,SD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探究M140基因在SD中的作用机制: ①基因D与骨发育密切相关,野生型小鼠基因D的mRNA含量低于M140基因敲除的(KO)小鼠小鼠。可能的原因有一:M140基因的RNA促进基因D的mRNA降解。二:M140基因的RNA抑制基因D的转录。 ②如果M140基因的RNA可以促进基因D的mRNA降解,先在培养液中加入转录抑制剂,可以排除自身转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然后向实验组细胞中导入足量M140基因的RNA,对照组是空白对照,导入与M140基因的RNA 序列不同的无关RNA,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然后在第0.5h、1h、2h、4h分别检测细胞中基因D的mRNA含量。因为M140基因的RNA可以促进基因D的mRNA降解,则随时间延长,基因D的mRNA含量下降,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速率更快。 ③由图3可知,纯合突变体与野生型小鼠基因D的mRNA比值大于1,说明纯合突变小鼠基因D的mRNA含量大于野生型。根据上题的叙述M140基因的RNA通过与基因D的mRNA互补结合,进而促进其降解,出现纯合突变小鼠基因D的mRNA含量大于野生型的原因是纯合突变小鼠细胞内的M140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转录的RNA与基因D的mRNA互补结合减弱(不能结合),对其降解的促进作用减弱(不能促进其降解),使得基因D的mRNA含量提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可引起人体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甚至造成死亡。科研人员为研制针对MERS-CoV的特异性治疗药物进行了系列研究。

(1)MERS-CoV主要通过其表面囊膜的S蛋白与宿主细胞膜受体DPP4结合来感染宿主细胞。如图1所示, S1与DPP4结合后导致S1和S2分离,S2的顶端插入到宿主细胞膜上,通过S2蛋白的__________改变从而将两个膜拉近,发生膜融合过程。MERS-CoV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_________等为原料合成大分子物质组装成新的病毒,扩散并侵染健康细胞。

(2)RBD是MERS-CoV的 S1上与DPP4结合的部分。科研人员用从康复者体内筛选出的三种抗体甲、乙、丙进行实验,研究它们与RBD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另用抗体丁作为对照抗体。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结果如图3。在实验过程中将________作为抗原固定,分别将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反应体系,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能与待检抗体结合,携带的酶可使底物反应显色),其后加入底物显色,检测相应的吸光值(颜色越深吸光值越高)。该实验中抗体丁可以作为对照抗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MERS-CoV在感染宿主细胞后,有一种更快速的病毒传播方式。当被感染细胞表面的MERS-CoV囊膜蛋白与健康细胞表面的DPP4结合后,膜发生融合实现MERS-CoV的转移。为了探究三种抗体能否抑制MERS-CoV在被感染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的传播,科研人员展开研究。请在下表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注:鼠DPP4与人DPP4存在结构和序列上的差异)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实验组

抗体甲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①____________    

无细胞融合

抗体乙

部分细胞融合

抗体丙

部分细胞融合

对照组1

不加抗体

  ②____________ 

表达鼠DPP4的细胞

无细胞融合

对照组2

抗体丁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③____________

部分细胞融合

对照组3

_________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表达人DPP4的细胞

部分细胞融合

 

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抗体中,甲可以阻断病毒通过细胞融合的途径进行传播,乙和丙效果不明显。

(4)科研人员进一步利用多种方法深入研究了三种抗体与RBD结合的区域,实验结果表明,甲与乙结合 RBD 上不同的区域,甲与丙结合RBD的区域部分重叠。综合以上系列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推测将__________两种抗体联合使用会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能力。如果希望用联合抗体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方面即可)。

 

查看答案

下图为农杆菌Ti质粒的T-DNA区段结构示意图。农杆菌附着植物细胞后, T-DNA首先在农杆菌中从右边界到左边界被剪切、复制,然后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继而诱发细胞异常生长和分裂,形成植物肿瘤。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Ti质粒存在于农杆菌的拟核DNA之外

B. 植物肿瘤的形成与AB两个基因的表达有关

C. 清除植物肿瘤组织中的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

D. 利用T-DNA进行转基因时需保留LBRB序列

 

查看答案

在退耕还草后的15年里,青藏高原的高寒干旱草甸发生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此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升高

B. 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C. 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D. 再经历十几年演替会发展到茂密的森林阶段

 

查看答案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同源染色体上具有重复的同源序列,则可能出现错配(图1)。图1细胞中染色体发生错配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的两个如图2所示。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出现联会现象

B. 图1中同源染色体的部分区段未能准确对位

C. 图示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移接

D. 其余两个子细胞染色体含有的片段分别是FBBBd、FBBD

 

查看答案

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是细胞内消化的主要场所。溶酶体的内部为酸性环境(pH≈5),与细胞质基质(pH≈7.2)显著不同。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合成的

B. 细胞质基质中的H+运入溶酶体不需消耗能量

C. 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不会被自身水解酶水解

D. 溶酶体内pH升高会影响其细胞内消化功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