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科学研究发现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能发生“光呼吸”作用。光呼吸是...

科学研究发现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能发生“光呼吸”作用。光呼吸是植物在光照和高氧条件下消耗氧气,损耗能量,并且生成二氧化碳。RuBP(反应物1,5-二磷酸核酮糖)和 Rubisco(催化剂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有两种作用,在光合作用中RuBP在 Rubisc催化下生成能量获得碳素(卡尔文循环),在光呼吸中RuBP在Rubisco催化下也能消耗能量释放碳素。具体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细胞器);暗反应(卡尔文循环)发生在其______(部位);暗反应为光反应的进行提供______

(2)据图可知,光呼吸与光合作用都利用了______为原料,但光合作用在暗反应阶段实现了该物质的再生,而光呼吸则将该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生成______。暗反应(卡尔文循环)中,RuBP转化成PGA的过程称为______

(3)有观点指出,光呼吸的生理作用在于干旱天气和过强光照下,因为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______供应减少,此时的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较多的______,而光呼吸产生的CO2又可以作为暗反应阶段的原料,因此光呼吸对植物有重要的正面意义。

(4)下列有关“光呼吸”和“细胞有氧呼吸”的比较,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光呼吸”与“细胞有氧呼吸”一样,都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B.“光呼吸”发生在叶绿体中,而“细胞有氧呼吸”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呼吸”消耗ATP,而”细胞有氧呼吸”呼吸则产生ATP

D.“光呼吸”的发生必须要在有光的条件下,而“细胞有氧呼吸”则与光照条件无关

(5)分析如表,______遮光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结合已学的生物学知识和图中的信息,从两个方面,解释该条件下为什么比不遮光条件下的积累的有机物多?______

遮光比例(%)

叶绿素含量(mg/g)

净光合速率(μmoL

•m-2•s-1

植株干重(g)

0

2.1

8.0

7.5

10

2.3

9.6

9.9

30

2.4

8.9

9.2

50

2.6

5.0

7.2

70

2.9

2.7

4.8

90

3.0

0

3.2

 

 

】叶绿体 叶绿体基质 ADP、Pi和NADP+ C5 CO2 二氧化碳的固定 二氧化碳 NADPH和ATP ACD 10% 适当遮光可以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同时可以抑制光呼吸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解析】 据图图示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和光呼吸的过程,光呼吸需要用到C5为原料,光合作用在暗反应阶段又生成了C5化合物,实现了该物质的再生,而且光呼吸最终将该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光呼吸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消耗NADPH和ATP。 (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可以为光反应提供ADP、Pi和NADP+。 (2)据图分析可知,光呼吸与光合作用都以RuBP(或C5)为原料。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可以实现五碳化合物的再生,图中光呼吸最终将五碳化合物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暗反应(卡尔文循环)中,RuBP转化成PGA的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 (3)据图分析可知,当CO2供应不足叶绿体内通常会积累NADPH和ATP,对叶绿体造成伤害,而“光呼吸”作用可以消耗多余的NADPH和ATP。 (4)看图可知:“光呼吸”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A正确;“光呼吸”第一阶段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而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反应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看图可知“光呼吸”消耗ATP和NADPH,而细胞呼吸则产生ATP,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光呼吸是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光呼吸”的发生必须要在有光的条件下,而“细胞呼吸”则与光照条件无关,D正确。 故选ACD。 (5)据表分析可知,表格中的10%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和植物干重均为最大值,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原因可能是适当遮光可以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同时可以抑制光呼吸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1为突触示意图,图2为人体体温调节过程中部分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示的突触中,结构Ⅱ表示______结构,Ⅵ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结构Ⅵ结合后,结构V部位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2)人体内的下列物质(成分)主要位于内环境的是______。(多选)

A.抗体   B.神经递质    C.解旋酶    D.胰岛素

(3)图2所示的体温调节中,途径①中发挥作用的激素是______,途径③中的内分泌腺乙可能是______,受到寒冷刺激时,途径④中的相关神经是______(交感/副交感)神经。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发病早期因病毒感染等原因,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入血,因而常常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表现。而中期甲状腺腺泡内甲状腺激素由于感染破坏而发生耗竭,甲状腺细胞尚未修复前,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可降至甲状腺机能减退水平。但由于该病绝大多数情况下内分泌调节机制并未受到损坏,因此一段时间后,不进行人为治疗也可恢复如初。

(4)根据以上叙述,据图2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在发病早期,途径①、②分泌的激素水平最大可能为______

A.都下降    B.都升高   C.①升高、②下降    D.①下降、②升高

(5)试说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期出现甲状腺素浓度下降至甲减水平,最后可以恢复如初的机理______

 

查看答案

帕金森病在我国属于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证明SNCA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突触传递障碍,是帕金森病产生的原因之一,现对某家族SNCA基因突变造成的帕金森病调查,相关系谱图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SNCA突变基因导致的帕金森病遗传属于__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判断依据是______

(2)若SNCA突变基因用A/a表示,则第Ⅲ代4号的基因型为______

(3)第Ⅲ代4号与一正常人婚配,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为避免SNCA突变基因的遗传,第Ⅲ代4号在孕期需进行______

(4)第Ⅲ代6号与一正常人婚配,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意外的也患有帕金森,下列推断合理的是______(多选)

A.正常情况下,第Ⅲ代6号与其丈夫所生的孩子都正常

B.第Ⅲ代6号神经细胞中SNCA基因发生了突变

C.丈夫的生殖细胞中SNCA基因发生了突变

D.第一个孩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SNCA基因发生了突变

(5)研究发现,有些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一种小RNA( miRNA)影响SNCA基因表达所导致其调控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这类帕金森病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miRNA阻碍了SNCA基因的转录过程

B.这类帕金森病的遗传特性与图1家族相同

C.miRNA基因与SNCA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相同

D.miRNA的调控发生在细胞质中

 

查看答案

研究发现,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如图一所示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并列和图二所示的四分体及其交叉互换)依赖于粘连蛋白的作用,粘连蛋白的降聚(降解和分离),将促进染色体(单体)相互分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______

(2)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有丝分裂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出现

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D、姐妹染色单体上遗传物质相同

(3)染色单体相互分离(如图一所示)发生在______(多选);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如图二所示)发生在______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后期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4)粘连蛋白的合成需要经过以下哪些生命过程?______(多选)

A.粘连蛋白基因的复制                   B.粘连蛋白基因的转录

C.粘连蛋白基因的逆转录                  D.mRNA的翻译

(5)SGO蛋白是位于染色体部位的一种蛋白,通常情况下,促进染色体(单体)分离的分离酶因与SGO蛋白结合而不能使粘连蛋白降聚。细胞进入分裂后期时会促进复合体(APX)激活,此复合体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SGO蛋白降解,从而激活分离酶。APX自身不能独立工作,需要Cdc20(一种辅助因子)协助选择被降解的靶蛋白种类及靶蛋白降解时间。如果细胞分裂后期缺乏Cdc20,对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影响是什么?并说明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含有少量的IAA

B. 四组实验中,300mg/L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的效果最好

C. 100与300mg/LIAA处理获得的生根数相近

D. 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查看答案

某同学研究了水稻的抗稻瘟病与感稻瘟病(用G/g表示)和晚熟与早熟(用F/f表示)两对性状。他用纯种抗病早熟水稻与感病晚熟水稻杂交,F1全部是抗病晚熟水稻。F1自交后,F2表现型种类及数目如表所示,请据此推断F1中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是(  )

 F2表现型

 抗病晚熟

 抗病早熟

 感病晚熟

 感病早熟

 F2数量(株)

 5144

2358

 2354

144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