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和核糖体含有相同的糖 B.碳反应生...

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和核糖体含有相同的糖

B.碳反应生成的三碳糖与蔗糖元素组成相同

C.细胞中的葡萄糖可以来自氨基酸或乳酸的转化

D.纤维素和淀粉都由葡萄糖构成,但两者葡萄糖连接方式不一样

 

B 【解析】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C12H22O11 动物细胞 多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A、 ATP和核糖体都含有核糖,A正确; B、 蔗糖的组成元素是C、H、O,而三碳糖的组成元素是C、H、O、P,B错误; C、 细胞中的葡萄糖可以来自氨基酸或乳酸等非糖物质的转化,C正确; D、 纤维素和淀粉都属于多糖,由葡萄糖构成,但两者葡萄糖连接方式不一样,D正确。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土流失的冲积物属于水体污染物

B.为保护环境必须杜绝兴建排污企业

C.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植被被破坏

D.我国北方地区重工业发达导致降酸雨的频率和酸度比南方大

 

查看答案

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小鼠分组

A

B

C

D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特异性免疫发生,应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抗体淋巴因子)。如果四组再次注射抗原后检测的相应物质含量都很高且相差无几,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再次注射抗原后,四组检测的结果均有差别,则上述四组小鼠中最可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4)某小组小鼠再次注射同种抗原的时候,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等症状,该组小鼠体内最可能是发生了________(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病),其特点一般有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查看答案

下丘脑既是中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内分泌枢纽,下丘脑——垂体——相关腺体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分泌的_____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_______,进而促进性腺合成并分泌性激素。当血液中性激素含量降低时,对_____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其分泌相应激素的量________,进而调节性激素的分泌。

2)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中任一腺体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上通过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测定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可鉴别病变的部位。甲、乙、丙三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当给三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结果如下表。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10

10~40

<10

10~40

10~40

>40

<10

<10

 

 

①通过抽取血清可以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是因为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②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后,三人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不同,由此可以推测甲、乙、丙发生病变的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健康人长期摄入碘过量时,高碘会抑制细胞膜上钠-碘载体的活动,使碘向甲状腺细胞内转运减少,造成细胞内碘水平下降,最终会导致甲状腺_____________(萎缩或肿大),其原因是是____________

4)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的时候,骨骼肌首先会不自主战栗,然后还会产生冷的感觉。前者反应比后者反应稍快的原因是_______;同时人体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______调节下,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增加,因为甲状腺激素有________的作用。

 

查看答案

201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揭示了细胞是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下图一是人体对于环境中氧气的变化而调节红细胞数量的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作用,EPO为促红细胞生成素)。研究表明,在肾脏细胞内存在一些分子(氧感受器)在缺氧条件下被激活,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表达。图二是10名登山队员(24~38岁)在中尼边境攀登过程中平均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与平均夜营高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缺氧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加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调节,红细胞数量的增加,导致血液中O2分压增加,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这种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保证了体内红细胞数量的保持相对稳定。

2)从图一可以看出,尿毒症患者(肾功能发生障碍,无法排除含氮类代谢废物)容易发生贫血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与鸡的红细胞相比,人成熟的红细胞在显微镜下最明显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从图二曲线可知,登山第37天之后,红细胞数量不再增加,但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仍在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登山运动员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最高的时间应该在红细胞含量最多______。(填之前之后

4)在登山37天之后,登山运动员仍处于高海拔地区,体内红细胞数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我国在高海拔的昆明建有很多体育训练基地,中长跑运动员和足球运动员在比赛前常常到这些基地训练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有些疫苗需两次接种,初次接种产生免疫后,按规定时间间隔再次接种。若提前进行再次接种,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提前接种导致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凋亡数目少

B. 提前接种导致初次免疫产生的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少

C. 疫苗会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被迅速清除

D. 疫苗会与初次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结合被裂解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