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乳腺癌发生是一种生长因子能与乳腺细胞表面的受体 HER2 蛋白结合,结果导致癌症...

乳腺癌发生是一种生长因子能与乳腺细胞表面的受体 HER2  蛋白结合,结果导致癌症发生。超过 20%乳腺癌被证实过度表达了这种与生长因子结合的受体 HER2 蛋白。研究人员将细菌进行基因工程改造生产的某单克隆抗体对乳腺癌细胞表面的受体 HER2 蛋白结合可使细胞死亡。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验证某单克隆抗体上述效果,请你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与用具:人乳腺癌细胞(过度表达了HER2 蛋白)、细胞培养液、某单克隆抗体、血清抗体(含有 HER2 蛋白的抗体)、培养瓶等。(要求与说明:实验仪器、试剂、用具操作、培养条件、检测活细胞方法等不作具体要求)

1)实验思路:

①实验分组:________________。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_____

_____

④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②。

⑤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以细胞存活率(细胞存活率=实验组活细胞数/ 对照组活细胞数,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为 1)为指标,设计一个坐标,用曲线图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些化学物质被认为能引发癌症被称为致癌物, Bruse Ames 发明的埃姆斯检测法是检验某种化学物质是否能诱发突变的简便易行方法如图所示。

(注:大鼠肝脏提取物提供致癌物诱发突变所需的酶)

①埃姆斯检测法采用的材料是一株组氨酸合成基因被破坏的沙门细菌,不能在缺少组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只有_____的菌株才能在上述培养基上生长,这一诱发突变称回复突变。

②该实验的检测指标是_____,若该值越大,说明致癌物回复突变发生的频率越________

 

①实验分组: 甲组:细胞培养液+人乳腺癌细胞+适量血清抗体 乙组:细胞培养液+人乳腺癌细胞+等量某单克隆抗体 丙组:细胞培养液+人乳腺癌细胞 ②测定三组培养瓶中乳腺癌细胞的数量,并记录 ③将三组人乳腺癌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①恢复组氨酸合成能力 ②不含组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 高 【解析】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转基因技术能导入受体细胞的原因是DNA分子结构具有特异性,能表达的原因是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1)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抗体的种类,因此需不加抗体、血清抗体、某单克隆抗体三组;测定初始溶液中细胞数量并记录,相同且适宜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细胞的数量并记录(重复多次,以排除实验误差),记录并分析相应数据。 (2)作图注意三要素:标题、横纵坐标、曲线趋势。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为1必需标注。某单克隆抗体比一般血清抗体优越得多,原因是一般血清抗体是一群识别不同抗原部位的抗体混合物。则某单克隆抗体组乳腺癌细胞死亡较多,血清抗体组乳腺癌细胞死亡较少,根据小题信息“细胞存活率=实验组活细胞数/对照组活细胞数,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为1”,则某单克隆抗体组减小最快,血清抗体组减小比某单克隆抗体组慢,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为1,如图。 (3)读图明确埃姆斯检测法并加以运用。材料是一株组氨酸合成基因被破坏的沙门细菌,不能在缺少组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只有恢复组氨酸合成能力的菌株才能在上述培养基上生长,也就是在致癌物的作用下诱发基因突变,这一基因表达的产物能使该菌在无组氨酸的培养使基上生长并产生菌落,所以观测指标是不含组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而且菌落数越多,表示致癌物回复突变发生的频率越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抗体的基因工程改造经历了最早期的人鼠嵌合单抗、人源化单抗,以及近年来的完全人源化单抗 3 个发展阶段。

 

鼠源单抗    -鼠嵌合单抗    人源化单抗    完全人源化单抗

请回答:

1)人-鼠嵌合单抗是通过从_____细胞中提取总RNA,在_____酶的作用下形成互补 DNA 然后以此 DNA 为模板扩增得到功能性可变区基因,再与人抗体支架区基因通过_____  连接,插入适当表达载体,转染宿主细胞表达产生。

2)人源化单抗技术主要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鼠源抗体的_____,即互补决定区组装到人源抗体的支架区。该技术的缺点之一,在进行人源化改造之前,必须先制备出鼠源性抗某一特定抗原的_____

3)完全人源化单抗包括噬菌体展示库技术和转基因鼠技术。噬菌体展示抗体库技术:将人类抗体____序列用_____技术扩增出来后插入到噬菌体蛋白的编码基因中,使抗体与噬菌体外壳蛋白形成融合蛋白而被展示到噬菌体表面(可展示针对几乎所有抗原的人源性抗体)。完全人抗体的制备则是来源于转基因小鼠:主要操作是通过_____技术将小鼠自身的抗体编码基因替换为人类抗体编码基因,而小鼠免疫系统中的其他功能组件并不受影响。

 

查看答案

为研究固定化果胶酶的抑藻效应机理,测定了光培养和暗培养条件下果胶酶作用后铜绿微囊藻细胞的数量和叶绿素 a 含量如图所示(对照组都不加果胶酶)。请回答:

1)果胶酶可将植物细胞壁中的果胶降解为_____

2)果胶酶的固定化处理:将海藻酸钠与明胶混合溶解,加入果胶酶液,待充分混合后加入戊二醛搅拌均匀,制成小球。滤出小球并以_____洗涤数次,滤纸吸干,_____℃冰箱保存备用。

3)铜绿微囊藻细胞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取一定量藻液离心,弃上清液后将藻细胞放入-20 ℃冰箱冷冻 12 h,取出迅速加入浓度为 90%、温度为 80 ℃的乙醇溶液,于 80℃热水浴中萃取并离心, 收集上清液,定容;用_____溶液作为空白对照。分别测定上清液在 665nm750nm 波长处的_____

4)据图分析,在光照条件下果胶酶能显著_____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且能促进叶绿素 a ____,黑暗条件下果胶酶能_____铜绿微囊藻生长。

 

查看答案

番茄(2n=24)的果肉色的红、浅黄、浅绿,由等位基因D、d 和 E、e 控制,且浅黄果肉不含D 基因。纯合的红果肉与浅绿果肉杂交,F1 全为红果肉(M),F2 红果肉:浅黄果肉:浅绿果肉=12:3:1。酶X 是合成乙烯的关键酶,由X 基因控制合成。将人工合成的X 基因反向接在DNA启动部位之后,构成反义X 基因。耐贮存由反义X 基因(用A 基因表示,无等位基因) 控制。若将 A 基因 1 次插入并整合到红果肉(M)细胞内染色体上,培育获得的转基因单株 S1S2S3 S4 分别进行自交,F1 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S1 自交:耐贮存红果肉:不耐贮存浅黄果肉:不耐贮存浅绿果肉=12:3:1

S2  自交:耐贮存红果肉:不耐贮存红果肉:耐贮存浅黄果肉:耐贮存浅绿果肉=8:4:3:1

S3 自交:耐贮存红果肉:不耐贮存红果肉:耐贮存浅黄果肉:不耐贮存浅绿果肉=9:3:3:1 请回答:

1)控制番茄的果肉色的基因位于_____对染色体上。

2)将反义 X 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后,_____(填不能)用放射性物质标记的 X 基因做探针,检测反义X 基因是否整合到番茄植株的染色体 DNA 上。

3F1 红果肉(M)的基因型共有_____种。F2 红果肉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红果肉,这样的个体在 F2 红果肉中的比例为_____

4)转基因单株S1 的体细胞中A 基因与d 基因_____(填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转基因单株S2 产生配子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转基因单株 S3 自交的 F1 中耐贮存浅黄果肉与不耐贮存浅绿果肉杂交,子代中耐贮存浅绿果肉的概率为_____

5)若转基因单株 S4 自交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耐贮存红果肉:不耐贮存红果肉:不耐贮存浅黄果肉:耐贮存浅黄果肉:耐贮存浅绿果肉=9:3:1:2:1。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画出S4 体细胞的基因示意图 _____ 

 

查看答案

不同放牧率对某地区克氏针茅草原地上净初级生产量的影响如表所示,表中 0.51.1251.752.375 3 /hm2分别表示最轻、较轻、中度、较重、最重放牧区。

放牧率(羊/hm2

采食量(g/m2

总采食量(g/m2

现存量(g/m2

净初级生产量(g/m2

7

8

9

0

0

0

0

0

150.56

150.56

0.5

68.39

61.33

25.18

154.9

130.55

285.45

1.125

74.69

33.82

33.09

141.6

150.37

291.97

1.75

68.45

29.61

61.03

151.09

139.6

298.69

2.375

48.58

42.56

55.18

146.32

101.05

24.37

3

51.75

35.79

61.97

149.51

91.09

241.42

 

请回答:

1)克氏针茅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从物质的组成分析是因为叶绿体中含有____。克氏针茅的Rubisco 是催化 RuBP CO2 反应的酶,它也能催化 RuBP O2 发生反应,这可能是因为在不同环境中酶的_____发生变化导致其功能变化。

2)据表分析,随着放牧率的增大,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呈_____的变化趋势,中度放牧率使______________均达到最佳水平。

3)放牧对植物既有降低植物生长速率的机制,如减少_____面积;同时也有促进植物生长速率的机制,如改善未被采食部分的_____,使总初级生产量大于_____,从而增加植物的生物。

 

查看答案

某生态系统中树、蝉、螳螂和黄雀的能量输入和能量输出的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属于次级生产者的生物有_____。蝉的年龄结构中,生殖前期的时间比生殖期 __________

2)研究人员用标志重捕法调査黄雀的种群密度时,若两次捕获时间间隔太久,有些被标记的黄雀已经死亡,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 _____

3)据图分析,第二个营养级到第三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蝉同化的能量中有约 _____%用于蝉的生长和繁殖(保留两位小数)。螳螂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   两部分。

4)若大量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其原因最可能是 _______。除了植树造林,为缓解温室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答出两条即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