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我国参与了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

我国参与了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下图所示为甲型H1N1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

(1)人体内首先通过___________免疫过程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散播,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作用是_______

(2)图中物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D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

(3)据图分析,甲型H1N1病毒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与正常人体细胞合成蛋白质过程相比较,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__________过程,而后者有。

(4)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可以被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活化,也可以因受到___________刺激而活化。

(5)某研究生认为某植物的提取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他以猪为研究材料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证明。

实验步骤:

①选择一只健康的猪,让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

②在喂养猪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该植物提取液,观察猪是否出现患病症状.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请指出:①______;②__

 

体液免疫 接种疫苗可诱导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 抗体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的病原体(抗原) 转录 靶细胞(或抗原) 没有对照实验 用于实验的猪数量太少 【解析】 试题图示为甲型H1N1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RNA进入人体细胞后先形成双链RNA,再进一步合成子代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RNA,因此E为子代病毒;图中D为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X细胞为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b为浆细胞分泌的抗体。 (1)甲型H1N1流感进入人体后,人体内首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散播,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作用是作为抗原诱导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 (2)分析题图可知,b是抗体;D是效应T细胞,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其中的病原体。 (3)分析题图可以看出,甲型H1N1病毒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没有转录过程,正常人体细胞合成蛋白质过程由转录过程。 (4)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可以被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活化,也可以因受到抗原的刺激而活化。 (5)分析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是没有对照实验,用于实验的猪数量太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过程______,此过程既需要______作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启动子结合的______进行催化。

2)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

3)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

4)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______。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中间部分碱基替换而来,则两种基因所得b的长度是______的。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是一个尿黑酸症(Dd显性)家族系谱图,请回答:

1)该致病基因在____染色体上,Ⅲ11的基因型是____,如果Ⅱ4已经怀孕,为了判断胎儿是否患病,可采取的有效手段是____

2)如果在人群中控制尿黑酸症的基因频率是1×10-2。则Ⅳ14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生育一个患尿黑酸症男孩的几率是____

3)如果Ⅲ8同时还患有红绿色盲,则Ⅲ8的色盲基因来自于第一代的___,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孩子,为正常儿子的概率是____

 

查看答案

1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请回答:

1)图1细胞所属的器官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图1中细胞按所处时期排序,应该是________,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细胞中含1个染色体组的是____________

3)若细胞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_

4)图2中处于AB段的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图1中的细胞处于图2曲线BC段的有________(填标号)。

 

查看答案

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的有关问题,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l0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后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 装有30℃温水的烧杯中,用重物拴住,再将整个装置置于30℃的恒温水浴中。试回答:

(1)为了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应设计一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一段时间内烧杯中液面没有发生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发生变化,则变化情况是____(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

(3)若用上述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应作两处调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酵母菌数量先增加后下降,下降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某种绿藻进行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多项研究。图1表示在两种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绿藻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曲线;图2是表示将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 在保持一定的pH值和温度的情况下,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模式图;下表中数据是在不同温度下对绿藻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测量的结果,请分析回答: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1)在图1中的a点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若由b点条件突然变为c点时,绿藻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

2)据图2分析,该绿藻细胞的平均呼吸速率为_______微摩尔/分。在乙处光照一段时间后,溶解氧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若在图2中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_______

(3)据上表数据,若每天对绿藻进行10小时光照、14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5℃的条件下,绿藻能否正常生活?_______,原因是_______。若一天中的光照与黑暗时间相同,则在______℃温度下,绿藻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