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 | N | (K-N)/K |
Sl | 20 | 0.90 |
S2 | 50 | 0.75 |
S3 | 100 | 0.50 |
S4 | 150 | 0.25 |
S5 | 180 | 0.10 |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K—N)/K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如图所示为某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共有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a~d代表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d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B. 若图示为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则图中缺少的能量流向是流向下一(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C. 若图示为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且为恒温动物,在气温逐渐降低时,假设b保持不变,则b/a的值将增大
D. 若图示为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假设该动物的摄入量为e,为了提高该动物的食物利用率,应提高b/e的值
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A期间,若对害虫施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
D.图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虫的关系是竞争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破坏后的生态系统不易恢复,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强
B. 弃耕农田形成灌木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提高
C.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控制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图表示物种间的关系,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对应的生物依次是
①猪肉绦虫和猪 ②地衣 ③鼠和狐 ④水稻和草 ⑤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②⑤ D.③④②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如红树等,能够吸收水中有机污染物,保护生态环境
B. 海带是深海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因而海带的大量减少会造成该生态系统的破坏
C. 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的主要原因是年降水量少
D. 农村中的沼气池的建立可以使废弃物中的能量流入人类这一最高营养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