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如图甲、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

如图甲、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至少含有3个氨基

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少了4 824

C.甲形成乙的场所在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中均可存在

D.如果甲中的R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H原子

 

B 【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图甲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2、图乙是由271个氨基酸形成的蛋白质,该蛋白质中含有三条多肽链和4个二硫键,该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脱去了271−3=268个水分子,和8个H。 A、甲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的乙中含有三条多肽链,所以至少含有3个氨基,A正确; B、由于氨基酸形成蛋白质乙的过程中脱去了271−3=268个水分子和8个H,因此相对分子量比原来少了268×18+8=4832,B错误; C、甲形成乙的场所是核糖体,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中均有核糖体,C正确; D、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一分子甲含有9个氢,则由两分子甲形成二肽需要脱去一分子水,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2×9−2=16个H原子,D正确。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互花米草是一种沿海滩涂草本盐沼植物,对水淹的生态环境有很强适应能力。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互花米草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K吸收速率与潮汐水淹时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进行水淹处理时实验用水应为蒸馏水

B.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3 h/d的环境下,抗逆性最强

C.水淹时间为24 h/d的互花米草长势最差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

D.随水淹时间延长,K吸收速率逐渐下降,主要与细胞膜上载体数量不足有关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作用表述错误的是

A.人体严重缺铁会导致乳酸中毒

B.植物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载体、酶、纤维素等化合物

C.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D.CHONP可构成细胞中的RNARNA具备的生物功能不少于三种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细胞及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麦细胞和发菜细胞的结构有差异,不具有统一性

B.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都是营腐生和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查看答案

图中的三个圆圈abc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表示的细胞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

A.肝细胞 B.衣藻细胞

C.乳酸菌细胞 D.棉花叶肉细胞

 

查看答案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示了人体除了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的主生物钟外,还有存在于肝脏、胰脏等器官和脂肪组织中的局部生物钟,它们对调节激素水平、睡眠需求、体温和新陈代谢等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任何一个外周生物钟和主生物钟不同步,就有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抑郁症等疾病。下图为哺乳动物生物钟及其雄性动物生殖调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环境的光照变化刺激视网膜上感光细胞,会使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黑暗环境中,图中所示的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褪黑素俗称脑白金,其分泌有昼夜节律,晚上分泌的多,白天分泌得少,具有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由松果体细胞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抑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个别同学熬夜玩手游,从而扰乱了生物钟,推测其原因是手机光线________________(“促进”或“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干扰睡眠。

3)研究表明褪黑素能影响睾丸分泌雄性激素。某同学为验证此结论,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a.取生长健康、发育状况相同的雄性成年小白鼠20只,随机分成甲、乙两组。

b.甲组去除松果体细胞,注射适量的褪黑素,乙组去除松果体细胞,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c.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每天定时测量小白鼠血液中雄性激素的含量。

有人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