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是几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下图是几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______。图中某一细胞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细胞,其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Ⅳ属于________细胞。

2)若Ⅰ细胞能产生抗体,那么在抗体合成及分泌的过程中参与的细胞器是___(填标号)。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

3)上述细胞遗传物质是DNA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填标号),细胞核的功能是___________

 

Ⅱ、Ⅲ、Ⅳ 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低等植物 ⑦①⑥② 控制物质进出 Ⅰ、Ⅱ、Ⅲ、Ⅳ ③⑦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结构①是内质网、②是线粒体、③是中心体、④是叶绿体、⑤是液泡、⑥是高尔基体、⑦是核糖体;Ⅰ含有中心体,不含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Ⅱ不含中心体、含有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属于高等植物细胞;Ⅲ是蓝藻细胞(原核细胞);Ⅳ含有中心体和细胞壁,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Ⅱ是高等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Ⅲ是蓝藻细胞,没有叶绿体,但是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Ⅳ是低等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图中四个细胞中,有Ⅲ蓝藻属于原核细胞,与其他三个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2)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因此若Ⅰ细胞能产生抗体,结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可知,题图中①~⑦各结构中,在抗体合成及分泌的过程中参与的细胞器是⑦核糖体、①内质网、⑥高尔基体、②线粒体;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说明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上述四种生物都属于细胞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 (4)图中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③中心体和⑦核糖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Y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

A.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B.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

C.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

D.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浓度越高

 

查看答案

如图是细胞内几种有机物及其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有机物M1、M2、M3、M4的组成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SARS病毒体内,将M4彻底水解,得到5种碱基

B. M3种类的不同,一定是因为m3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

C. M3具有物质运输、催化、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

D. 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M1的耗氧量多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A.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了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

B.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

D.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容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大量的磷脂

 

查看答案

如下表所示,abcd最有可能是

 

细胞结构

细胞壁

细胞大小

核膜

a

较大

b

较大

c

d

 

 

A.病毒、植物、动物、细菌 B.植物、动物、细菌、病毒

C.细菌、动物、植物、病毒 D.动物、植物、细菌、病毒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和使用目的搭配,合理的一项是

选项

实验名称

所用试剂

使用目的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体积分数为50%酒精

洗去多余解离液,便于苏丹染液染色

B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利于甲基绿与DNA的结合

C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健那绿

杀死细胞并使线粒体呈蓝绿色

D

叶绿体的观察

健那绿

染成蓝绿色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