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如图是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结构上看,_____没有以...

如图是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结构上看,_____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且只有一种细胞器,就是________

(2)图中结构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因为既含有又含有叶绿体和细胞壁,所以确定______细胞。

(3)四类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均依赖于______

(4)图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其中以叶绿体为光合作用场所的细胞是________

(5)图中的____可代表人体的胰岛B细胞,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

(6)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___,具有色素的细胞器有 _____,含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有生物膜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7)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Ⅲ 核糖体(或①) 中心体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低等植物 细胞膜(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Ⅱ、Ⅲ和Ⅳ Ⅱ和Ⅳ Ⅰ 核糖体 ②④ ④⑤ ①②④ ②④⑤⑥⑦ 差速离心法 【解析】 据图分析,Ⅰ为动物细胞,Ⅱ为高等植物细胞,Ⅲ为蓝藻细胞,Ⅳ为低等植物细胞。 (1)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且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据图分析Ⅲ为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 (2)图中结构③是中心体,存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其作用是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叶绿体和细胞壁说明是植物细胞,又因Ⅳ有中心体,所以确定Ⅳ是低等植物细胞。 (3)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能够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进行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糖蛋白。 (4)真核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原核细胞中含有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图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Ⅱ、Ⅲ、Ⅳ,其中以叶绿体为光合作用场所的细胞是植物细胞Ⅱ、Ⅳ。 (5) 人体的胰岛B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图中的Ⅰ可代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核糖体。 (6)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对应图中的②④,具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对应图中④⑤,含核酸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对应图中①②④;除核糖体和中心体无生物膜,其它细胞器均有生物膜,对应图中②④⑤⑥⑦。 (7)不同细胞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可以利用差速离心对细胞器进行分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多聚体是由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单位组成的长链,细胞利用基本单位合成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下面回答有关小题。

1)若某种多聚体的基本单位中含有T,那么该生物大分子的中文全称是_____________,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该多聚体彻底水解的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种。 

2)若合成的多聚体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由其基本单位形成的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____

3)若合成的多聚体是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则组成该多聚体的基本单位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其种类最多有_____________种。

 

查看答案

与下列细胞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甲的膜上可附着核糖体,提供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

B.结构乙的基质中分布大量的色素和酶,有利于光合作用

C.结构丙的外膜上附着的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的分解

D.结构丁的功能与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查看答案

如图为某蛋白质的结构简图,图中数字代表氨基酸的序号。若经加工断开第70号和第165号氨基酸两侧的肽键后,则会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机产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加工前,共有198个肽键

B. 加工后,氢原子数增加了8个

C. 加工后,羧基数增加了2个

D. 加工过程中,分子量增加72

 

查看答案

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进行分析,获得的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核膜

叶绿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

+

+

+

无变化

+

+

无变化

+

+

+

+

+

外层破坏

 

问: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种生物(   

A.乳酸菌、蛔虫、水稻 B.蛔虫、硝化细菌、水稻

C.蛔虫、蓝藻、水稻 D.乳酸菌、蓝藻、水稻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细胞功能与细胞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不可缺少的结构

B.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

C.小麦细胞的有丝分裂与中心体密切相关

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组成,与多种生命活动有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