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物质是不断递减的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因人类能利用各营养级的生物,因此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往往也越多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2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 % ,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
A.10千克 B.55千克 C.100千克 D.110千克
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
B. 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行
C. 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
D. 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