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PPO),使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

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PPO),使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请分析材料回答:

1)植物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在细胞质中是分隔开的,是因为细胞内具有_____系统。

2)受损伤的马铃薯细胞内酚氧化酶和底物接触,引起马铃薯褐变。为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顺序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试管5

试管6

试管7

试管8

PPO粗提液

2mL

/

2mL

/

2mL

/

2mL

/

酚类底物

/

2mL

/

2mL

/

2mL

/

2mL

反应

混合振荡

混合振荡

混合振荡

混合振荡

温度预处理

5min 0

15

30

45

保温时间

5min

5min

5min

5min

记录结果

+

++++

++++

++

 

(注:反应底物充足;实验结果中“+”越多褐色越深)

制备PPO粗提液时要加入pH5.5的磷酸缓冲液,其目的是_____

实验步骤顺序有不妥之处,请改正:_____

在上述预实验的基础上,请写出进一步探究PPO最适温度的基本思路:_____

3)茶树叶细胞中存在多种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绿茶制作时茶叶必须先进行_____(填“高温炒制”或“低温保存”),以防变色。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_____的作用,使鲜叶中茶多酚大量减少,但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明显增加。

 

生物膜 提供适宜的pH,保持PPO的活性(防止pH变化对酶活性的影响); “反应”步骤应在“温度预处理”之后 在15℃~30℃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在相同适宜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 高温炒制 PPO 【解析】 根据实验探究目的和表格内容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为保证酶在设定温度下作用,应将酶和底物先放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再将相同温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温度为15℃和30℃条件下,PPO具有相同的活性,可以推测最适温度应位于二者之间。 (1)植物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在细胞质中是分隔开的,是因为细胞内具有生物膜系统。 (2)①制备PPO粗提液时要加入pH为5.5的磷酸缓冲液,其目的是提供适宜的pH,保持PPO的活性。 ②由于酶具有催化作用的高效性,实验中应先将酶在“温度预处理”之后再与底物混合。 ③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在15℃、30℃时酶的活性较高,为进一步探究PPO最适温度,可在15℃~30℃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在相同适宜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 (3)茶树叶细胞中存在多种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绿茶制作时茶叶必须先进行高温炒制,使酶失活,以防变色。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PPO的作用,使鲜叶中茶多酚大量减少,但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明显增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乙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的细胞分裂图象(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丙表示该生物某种细胞发生三个连续生理过程时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甲细胞所处的分裂方式和时期是_____,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填英文字母)阶段。

2)乙细胞的名称为_____,此细胞中含有_____个染色体组。

3)乙细胞中号染色体上出现b基因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基因Bb的分离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____(填英文字母)阶段。

4)若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最终形成了四个子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aB,则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关甲、乙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物质及能量代谢途径示意图(NADPH[H]),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可以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参与这一过程的两类色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大多数高等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需在光照条件下合成。

(2)在甲发育形成过程中,细胞核编码的参与光反应中心的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甲内,在___________________(填场所)组装;核编码的Rubisco(催化CO2固定的酶)小亚基转运到甲内,在

____________________(填场所)组装。

(3)甲输出的三碳糖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后进入乙,继而在乙的____________________(填场所)彻底氧化分解成CO2;甲中过多的还原能可通过物质转化,在细胞质中合成NADPH,NADPH中的能量最终可在乙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场所)转移到ATP中。

(4)乙产生的ATP被甲利用时,可参与的代谢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C3的还原   ②内外物质运输   H2O裂解释放O2   ④酶的合成

 

查看答案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是研究膜结构功能的常用材料。将分离的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水渗入到红细胞内部,红细胞膨胀、破裂,从而释放出血红蛋白,所得到的红细胞质膜具有很大的变形性、柔韧性和可塑性,当红细胞的内容物渗漏之后,质膜可以重新封闭起来形成红细胞血影,其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A~F代表不同的蛋白质)

(1)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___。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B蛋白与多糖结合,主要与细胞膜的___功能有关。A和G蛋白均与跨膜运输有关,G主要功能是利用红细胞___呼吸产生的ATP供能, 通过___方式排出Na+吸收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浓度梯度。

(2)研究人员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血影,结果如下表:

实验处理

蛋白质种类

处理后红细胞血影的形状

A

B

C

D

E

F

试剂甲处理后

+

+

+

+

变得不规则

试剂乙处理后

+

+

+

+

还能保持

 

注:“+”表示有,“-”表示无

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___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血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___(填字母)。

(3)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___(填细胞器),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___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As 斑块的生长。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或现象

A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紫色洋葱外表皮、蔗糖溶液等

原生质层呈紫色,各组成部分结构清晰

B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等

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

C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龙胆紫溶液等

持续观察一个处于中期的细胞,便可以看到其进入后期、末期的过程

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菌、血细胞计数板等

10×目镜、40×物镜下的一个视野中完成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计数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如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常用灭活的病毒,不可用聚乙二醇

B.过程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都能产生抗HCG抗体

C.过程利用的原理是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D.过程需要添加抗生素等物质,以防止病毒污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