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以二倍体植物为亲本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D表示的育种过程的原理是______。若F1的基因型是DdRr,则通过B→C得到的纯合子的基因型有_____种。
(2)图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的过程是______(填字母),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
(3)E方法最不易获得所需品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果蝇(2N=8)为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X染色体上的含眼色基因R的片段移接到任意一条常染色体末端,可产生花斑眼(基因型可能为RXrX、RXrY、RXrXr、RXY);含基因r的片段的移接不能产生花斑眼。现用多只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交配,F1中偶然出现一只花斑眼雌果蝇,该花斑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由此分析,该花斑眼雌果蝇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a基因控制);圆眼与棒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B、b基因控制)。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雌果蝇中,灰身圆眼:黑身圆眼=3:1;雄果蝇中,灰身圆眼:灰身棒眼:黑身圆眼:黑身棒眼=3:3:1:1。
①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1中黑身圆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中,黑身棒眼雄果蝇占__________。
②棒眼雌果蝇与经X射线处理过的圆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在某些杂交组合的F1中出现棒眼雌果蝇。经研究发现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圆眼雄果蝇X染色体缺失了显性基因B(B和b基因都没有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基因型为XBX缺的个体表现为圆眼)。让F1中棒眼雌果蝇与未处理的圆眼雄果蝇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
如图是探究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图,将该装置置于不同光照强度下得到下表中实验数据,其中每格刻度对应的气体变化量是10 μmol。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μmol·m-2·s-1) | 右侧刻度变化(格·h-1) |
0 | 2 |
50 | 6 |
100 | 12 |
150 | 18 |
200 | 18 |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光照强度为0 μmol·m-2·s-1时,U型管右侧刻度的变化情况应为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光照强度超过50 μmol·m-2·s-1后,引起装置中右侧刻度变化的气体来自光反应中___(填过程)。本实验除了可用刻度变化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外,还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来反映净光合速率的大小。
(2)在光照强度为100 μmol·m-2·s-1时,装置中的黑藻每小时产生的O2量是_________μmol。该装置中黑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刚刚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光照强度可能是150 μmol·m-2·s-1,也可能是____。
(3)为了使实验数据更为精确,请设置对照组来校正物理因素等引起的误差。_____________。
如图为患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某家族的系谱图,其中一种病在自然人群中男女患病的概率不同,不考虑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因该家族中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所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3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Ⅰ-1和Ⅰ-2,甲病致病基因仅来自Ⅰ-2
C.若Ⅱ-4和Ⅱ-5再生育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甲病的概率大于患乙病的
D.若Ⅱ-2和Ⅱ-3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该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5/16
一百万年前,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将某野生小动物的栖息场所分割成独立的三块,原来的种群也被分成X、Y、Z三个独立的种群。调查发现,这三个种群的某基因的基因频率差异较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三个种群都没有发生进化
B.三个种群一定存在地理隔离
C.X种群中某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及对应的基因型频率之和都为1
D.Y种群的雌性个体和Z种群的雄性个体在一起可能不能交配
已知某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患者在幼年期均会死亡。不考虑突变,下列关于该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的母亲都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B.该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有男患者,也有女患者
C.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
D.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的频率随着世代的延续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