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岁的王小晓因一次意外,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②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③血糖含量发生变化 ④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⑤排尿反射受阻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和有效。下列关于这种“染色剂”说法错误的是
A.蝎毒“染色剂”的化学成分中含有 C、H、O、N 等元素
B.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能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C.患者不能用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
D.这种染色剂的合成涉及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某双子叶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该性状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
杂交实验1:紫花×白花;杂交实验2:紫花×白花;杂交实验3:红花×白花,
三组实验F1的表现型均为紫色,F2的表现型见柱状图所示。已知实验3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1对应的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种;如实验2所得的F2再自交一次,F3的表现型
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2)实验3所得的F1与某白花品种品种杂交,请简要分析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表现型比例及相对应的该白花品种可能的基因型:
①如果杂交后代紫花:白花=1:1,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②如果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
(3)该植物径有紫色和绿色两种,由等位基因N-n控制。某科学家用X射线照射纯合紫径植株Ⅰ后,再与绿径植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径732株、绿径1株(绿径植株Ⅱ),绿径植株Ⅱ与正常纯合的紫径植株Ⅲ杂交得到F1,F1再严格自交的F2.(若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
①若F2中绿径植株占比例为1/4,则绿径植株II的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②绿径植株Ⅱ的出现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则F2中绿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
表现型 | 白花 | 乳白花 | 黄花 | 金黄花 |
基因型 | AA---- | Aa---- | aaB---;aabbD- | aabbdd |
请回答:
(1)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基因型是____,F1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
(2)黄花(aaBBDD)×金黄花,F1自交,F2中黄花基因型有____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____。
(3)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____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____。
“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实验过程中恰当地应用了假说—演绎等科学方法,结合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下图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及现象,补充完成下列图解。
①和④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则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
(3)⑥中的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
(4)孟德尔对图中实验现象的解释是:F1在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5)以上的解释是否正确呢?孟德尔设计了_____实验,让_____与______杂交。
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抗药性的产生均与核DNA有关。某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作用于核DNA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的过程如下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原因是__________。
(2)分析图1可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后,被降解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在__________中被直接降解,另一种是在溶酶体中被降解,溶酶体能降解该药物分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由此可以推测,该药物分子 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__________(填“长”或“短”),其抗肿瘤的效果就越好。
(3)科研人员发现亲核蛋白可以运输至细胞核内,为研究其运输机理,有人设计了有关实验,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处理完成后,研究者检测了各组的__________,结果表明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请你提出一种提高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效果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