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到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

下到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

B.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形成的

C.由于特异性免疫对所有的抗原均起作用,因此杀伤力更强

D.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C 【解析】 1、非特异性免疫: (1)概念:是指长期进化形成,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是免疫的基础。 (2)特点: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不具专一性,不具特殊针对性;出现快,作用范围广,强度较弱。 (3)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以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出生后形成;具专一性,具特殊针对性;出现慢,针对性强,强度较强。 A、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发生非特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A正确; B、非特异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B正确; C、特异性免疫作用有特异性,所以不能够针对所以的抗原,C错误; D、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D正确。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 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 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 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 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查看答案

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2阶段种内斗争最激烈

B.2阶段种群增长率一直在变大

C.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K

D.4阶段后,种群数量也可能迅速减少

 

查看答案

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c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系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蝗虫种群数量在b~c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查看答案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4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稳定型

B.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呈S型增长

D.16~20年间种群的数量达到K

 

查看答案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①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增大了被天敌捕食的概率

②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③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