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树适合生长于石灰石风化产生的钙基土壤中,抗恶劣环境的能力强,因此常用于矿区废弃地恢复过程中的种植。为了增加栾树的耐旱性,某科研所将耐旱基因导入栾树中,流程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 BamHI | HindⅢ | EcoRI |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 G↓GATCC CCTAG↑G | A↓AGCTT TTCGA↑A | G↓AATTC CTTAA↑G |
(1)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目的基因和载体切割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链接,应选择限制酶_______________分别切割载体和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完全酶切后产生的DNA片段分别为_____________,经DNA连接酶连接后,可以得到___________种重组质粒。
(2)如果将耐旱基因直接导入栾树细胞,一般情况下,栾树不会具有耐旱特性,原因是耐旱基因在栾树细胞中不能___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_。
(3)耐盐基因应插入到农杆菌________________上,通过转化作用进入栾树细胞并整合到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键。
(4)要获得大量该耐盐基因,可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图2为引物对与模板结合示意图,扩增的第5次,需要_________个引物。表1为根据模板设计的两对引物序列,请判断哪一对引物可采用较高的退火温度?________。
引物对 A | P AACTGAAATGTAGCTATC P TTAAGTCCATTACTCTAG |
引物对 B | S GTCCGACTAGTGGCTGTG S AGCTGGCGTTTAGCCTCG |
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述是以燕麦胚芽鞘为材料进行的一系列探究生长素的实验,过程如图1。
(1)图1中,胚芽鞘出现弯曲生长的实验是________。在弯曲生长的燕麦胚芽鞘中,是因光照和生长素共同作用而影响其生长方向的实验是________。
(2)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含量依植物器官和生长发育阶段而异
B.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调节作用的两重性
C.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与生长素浓度和植物器官等因素有关
D.生长素因不易被降解而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3)与生长素同样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的激素有________。
Ⅱ.植物激素在果实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圣佩德罗型无花果一年结实两次,第一季为春果,第二季为秋果。研究者选取了5年生圣佩德罗型无花果为材料,研究了春、秋果两个幼果期以及盛花期和盛花后期雌花中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2。
(4)根据图2数据推测分析,圣佩德罗型无花果一年两次所结的果实中,产量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若要增大产量较低的无花果果实的产量,最具可行性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体温下降时,毛细血管舒张,骨骼肌产热增加
B.若②表示胰岛素,血糖含量升高时,②的分泌量增加
C.若①表示抗体,①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研究人员用图1中质粒和图2中含目的基因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图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切割位点),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后进行筛选及PCR鉴定。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应选用Bcl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
B.使用DNA连接酶将酶切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片段进行重组
C.能在添加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存一定是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D.利用PCR鉴定含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时应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
香蕉保鲜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升高导致香蕉后熟较快,研究人员用不同冷激处理对香蕉进行研究,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0℃冰水处理不同时间(小时) | 0℃冷空气处理不同时间(小时) | ||||||
0h | 0.5h | 1h | 2h | 0h | 1.5h | 2.5h | 3.5h | |
后熟软化天数 | 12 | 18 | 23 | 7 | 12 | 19 | 24 | 16 |
有无冻伤状斑点 | - | + | ++ | ++++ | - | - | - | - |
(注:-表示无 +表示有,数量越多表示斑点越多)
A. 香蕉后熟过程中的淀粉水解产物可用苏丹Ⅲ染液检测
B. 乙烯可能通过提高淀粉酶的活性促进香蕉成熟
C. 该实验自变量为冷激处理的处理时间
D. 根据表格0℃冷空气处理3.5小时最有利于香蕉的保鲜
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其生活的环境之间完成
B. 短时间内,乙数量增加对提高丝瓜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 用标记重捕法统计甲、乙成虫数量,可计算出该丝瓜地昆虫的种群密度
D. 当甲、乙与丝瓜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维持在10%时,该生态系统达到了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