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先用植物外植体获得愈伤组织,然后在液体培养基中悬浮培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外植体经诱导后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_________。
(2)在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时,细胞干重、蔗糖浓度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细胞干重在12d后下降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液中蔗糖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多倍体愈伤组织细胞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量常高于二倍体。二倍体愈伤组织细胞经_________处理,会产生染色体加倍的细胞。为检测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数目,压片前常采用纤维素酶和_________酶解离愈伤组织。若愈伤组织细胞(2n)经诱导处理后,观察到染色体数为8n的细胞,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猪的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可抑制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RISPR/Cas9是一种最新出现的基因编辑技术,其主要过程是向导RNA(gRNA,含与目的基因部分序列配对的单链区)与Cas9核酸酶结合,引导Cas9核酸酶对DNA局部解旋并进行定点切割。科研人员利用该技术定向敲除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中MSN基因,以期获得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新品种。过程如下图,其中smbⅠ、kpnⅠ、corⅠ表示相应限制酶的识别位点。分析回答:
(1)图中①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图中gRNA基因序列设计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可利用__________(方法)将重组质粒导入猪成纤维细胞,经__________过程合成Cas9核酸酶。
(3)过程③与DNA复制相比,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有__________。
(4)分析发现某基因敲除细胞株中MSTN基因的表达水平为正常细胞的50%,说明__________。
(5)欲利用MSTN基因缺失成纤维细胞培育成MSTN基因缺失猪,需先将MSTN基因缺失成纤维细胞的核移植到__________中,经早期胚胎培养获得胚胎,再经__________到受体猪内培养获得MSTN基因缺失猪。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某块玉米与大豆间种的试验田中的生物种类和植物能量的流动情况(单位:×107kJ)。请回答下列问题:
类型 | 主要种类 |
植物 | 玉米、大豆、杂草 |
动物! | 蝗虫、蚯蚓、玉米螟等 |
微生物 | 多种细菌和真菌 |
(1)据表分析,该试验田中的分解者有__________,大豆与其根部的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
(2)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图为兴趣小组进一步调查获得的某个样方(20cm×20cm)内的玉米螟幼虫分布情况则该样方的玉米螟幼虫的密度为__________条/m2。为了更好地控制虫害,请写出一种针对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营养级能够从该生态系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玉米和大豆间种有利于提高群落空间结构中__________结构的复杂性。间种可以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与单一种植相比,无论是单种还是间种,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栽种密度过高会导致产量偏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所以需要合理密植。
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请据图回答
(1)图1中尿道内、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属于反射弧中的哪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的文字、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整个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c神经纤维膜外形成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方向的局部电流。
(3)正常情况下,人的尿量和排尿时机依赖于神经一体液调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排尿有时会出现异常现象,如:受到惊吓后尿失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5)人的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依据病变部位尿崩症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前者是由于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量不足所致;肾性尿崩症的病因是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__________,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检测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__________(偏低/不变/偏高)。如图2表示的是正常人和两类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Ⅱ可代表__________的变化曲线,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发现,拟南芥的H基因突变体在22℃下生长与野生型无差别,而30℃下生长则叶片呈白色。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
(1)30℃时,叶片呈白色的原因是叶绿体发育异常,_______合成受阻所致。
(2)测序发现,突变体的H基因发生了如图1所示的突变,导致H蛋白异常。科研人员提取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叶片蛋白,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检测H蛋白,结果如图2所示。
①对比图1中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内含子序列,可知突变体的H基因发生的碱基对改变是______,这导致mRNA增加了100多个碱基,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据图2分析,在蛋白质水平上,突变体的改变是______。
(3)科研人员用特定抗体检测H蛋白在叶绿体内的分布,结果如图3所示。
①图3中的叶绿体蛋白、叶绿体基质蛋白和类囊体蛋白,应提取自______(填“野生型”或“H基因突变体”)植株叶片。图中各泳道的蛋白上样量均保持一致。
②下列有关该实验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D1蛋白抗体和RbcL蛋白抗体的杂交结果表明叶绿体基质蛋白和类囊体蛋白充分分离
b.D1蛋白抗体和RbcL蛋白抗体的杂交结果可作为H蛋白抗体与抗原阳性反应的对照
c.H蛋白抗体杂交结果中1、2、3泳道条带大小差异主要是操作误差造成的
③依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H蛋白是一种热应激蛋白(温度升高时表达),调控叶绿体基因编码的RNA聚合酶的活性。据此推测,H基因突变体在30℃时叶子呈白色的原因是_______。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人图时(0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图是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图判断果蝇M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
(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__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3)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B、b和V、v__________(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假如果蝇M与表现型为粗眼黑身残翅个体杂交(无交换发生),则该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
(4)直毛与分叉毛为果蝇的一对相对性状(直毛由基因D控制、分叉毛由基因d控制)该果蝇表现型是直毛,有人认为基因D和d可能和基因E于同样的染色体上,可以选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的果蝇和该果蝇杂交,如果子代表现型为__________及其比例为1:1时,则上述假设成立。
(5)该果蝇与一只红眼果蝇N杂交,得到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果蝇,则红眼果蝇N最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子代白眼果蝇产生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