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某湿地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

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某湿地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

 

主要植物类型

昆虫种类数

昆虫密度实验前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区

海蓬子

互花米草

47

20

14/m2

2.3/m2

对照区

海蓬子

海蓬子

47

20

13/m2

111/m2

 

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图中:除图中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

2)调查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法。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该演替类型为______

3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_____,而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中循环的形式是__________

碳进入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

4)若鸟的食物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________,(传递效率按20%计算)。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__________

5)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 样方法 速度和方向 次生演替 含碳有机物 CO2 光合作用 7/9 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据表人工引入互花米草后对某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互花米草入侵后成为优势种,由于没有天敌而过度繁殖,造成该地昆虫种类和种群密度降低。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除图中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 (2)调查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该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3)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含碳有机物,而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中循环的形式是CO2。碳进入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 (4)如果按照原来食物的来源于互花米草,来源于植食性昆虫,按传递效率20%计算,鸟增重1克需要克,如改为各占,鸟增重1克需要15克,,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15=。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面。 (5)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查看答案

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 植物a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 植物a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 植物a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 植物a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查看答案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下,近年来我一国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C.南极冰川泥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查看答案

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