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土壤的土壤液盐分含量约为2 g.kg-1,盐碱化越高的土壤,土壤液盐分含量越高。土地盐碱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选育耐盐作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意义。某研究小组将A、B两个品种的小麦植株各均分为3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光照等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组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小麦品种 | A | A | A | B | B | B |
土壤液盐分含量/(g.kg-1) | 2 | 5 | 8 | 2 | 5 | 8 |
CO2吸收速率/(umol·m·-2·s-1) | 24.4 | 23.3 | 17.3 | 26.1 | 23.0 | 16.6 |
(l)随着土壤液盐分含量的升高,两品种小麦吸收CO2的速率均逐渐降低,主要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环境下,___(填“A”或“B”)品种小麦更耐盐,原因是_________
(3)依据本实验,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在盐分含量为8 g.kg-1的土壤中,每天光照10小时,A品种小麦的粮食产量更高,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A.用乳酸菌制酸奶时,应先通气后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
B.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可以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繁殖
C.给蔬菜大棚补充光照,用红色光源好于同样强度的白炽灯
D.栽培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主要目的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较多的 CO2
图一表示空气中的CO2含量对某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的影响,图二表示一天24小时蔬菜大棚 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水平虚线为实验开始时大棚内的CO2浓度),图三是色素提取 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中的M点及图二中的D点和H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B.图二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I点
C.由图二分析可知,经过24小时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增加
D.图三中乙表示叶绿素a, 丁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下图为在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连续24 h测定的温室内CO2浓度以及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6h时,叶肉细胞产生[H]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等
B.18 h时,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O2量大于线粒体消耗的O2量
C.经过该24 h的变化,该植物积累了一定量的有机物
D.该植株进行光合作用且吸收CO2的量为0时,在图中对应的时刻是6h和18 h
甲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生理状态,乙图为小麦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A、D均可使膜面积增大,其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2)甲图所示的生理状态对应乙图中的______区段,叶肉细胞中产生[H]的场所有________。(均用字母表示)
(3)乙图中的光照强度大于c时,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想测定乙图条件下光照强度为c时的总光合速率,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卡尔文以小球藻为实验材料,采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发现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某研究小组借鉴卡尔文的实验研究,进行了以下不同的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研究小组验证卡尔文的实验研究,发现光照 30 秒,14C 出现在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六碳化合物等20 余种化合物中,而当把光照时间缩短为 5 秒时,14C 主要出现在一种三磷酸甘油酸(C3)中,这说明_____。
(2)研究小组用高速离心法破坏小球藻的叶绿体膜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都释放出来。然后再用离心法去掉类囊体薄膜。黑暗条件下,在去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中加入 ATP、NADPH 和CO2,结果在这种基质中检出含14C 的光合产物。在基质中加入 ATP、NADPH 等物质主要用于暗反应中_________,如果不加入上述物质而只给予光照,能否检测出含14C的五碳化合物和六碳化合物等物质? 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
(3)研究小组将小球藻放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人工白炽灯作为光源,先将试管与白炽灯离开一段距离,然后每隔一段时间移动改变白炽灯与大试管的距离,测定在不同距离下小球藻释放气泡的速率(其他环境条件适宜且保持不变),结果如下图所示。
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除外界因素外,限制 c 点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 (写出两点即可)。与 b 点相比,尽管 a 点也有光照,但并没有气泡的释放,原因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