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种群密度或群落丰富度时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结果偏大的是
A.使用大网眼的鱼网进行调查池塘某种鱼的种群密度
B.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忽略计数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
C.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D.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土壤中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B.t2时刻甲、乙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同
C.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同
D.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 )
A.种间竞争、种内互助 B.种间竞争、种内斗争
C.共生、寄生 D.捕食、种内斗争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某部位产生并在该部位发挥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B.秋天落叶中脱落酸的合成量增加既受基因调控也受环境影响
C.单侧光能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但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侧芽细胞的伸长都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豌豆种子刚萌发时,只有一个主茎,没有侧枝;切除主茎顶端,常会长出甲、乙两个侧枝(图①)。若将甲的顶芽切除后,甲、乙的侧芽均无明显生长(图②);若同时切除甲、乙的顶芽,其侧芽均明显生长(图③)。图②实验中甲的侧芽未明显生长最合理的假说是
A.甲枝的侧芽因其顶芽被切除而缺少生长素
B.甲枝的侧芽自身产生的IAA过多导致其死亡
C.乙枝顶芽产生的IAA通过极性运输运到甲枝的侧芽抑制其生长
D.乙枝顶芽产生的IAA会诱导产生某种抑制性物质,该抑制性物质运输至甲枝的侧芽抑制其生长
研究人员将生长状况相同的黄化的豌豆幼苗切段均分为8组,置于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茎段的生长量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生长素浓度/mol·L-1 | 0 | 10-8 | 10-7 | 10-6 | 10-5 | 10-4 | 10-3 | 10-2 |
茎段生长量/mm | 0.6 | 1.1 | 1.5 | 2.6 | 2.1 | 1.6 | 0.9 | 0.4 |
A.可以推测,第8组茎段内乙烯的含量高于第4组
B.实验所用黄化豌豆幼苗的尖端要保持完整,不能损坏
C.将第6组的培养液稀释一倍,预测茎段生长量约为0.9〜1.6mm
D.8个组的茎段均有伸长,故本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