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组同学做“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组别 步骤 1 2 3...

某组同学做“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组别

步骤

1

2

3

4

5

6

淀粉2mL

+

+

+

-

-

-

淀粉酶2mL

-

-

-

+

+

+

pH处理

-

-

-

1mlHCL

1ml蒸馏水

1mlNaOH

酶促反应及检测

142536混合,37℃水浴10min后,滴加碘液

结果

变蓝色

不变蓝

不变蓝

 

 

 

 

注:“+”表示加入某物质;“-”表示没加入某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组同学的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

2)混合后的123号试管37℃水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1号试管实验结果,溶液呈蓝色,说明稀盐酸破坏了唾液淀粉酶的__________,试管中仍然有淀粉。

42号试管实验结果,溶液颜色不变,说明淀粉酶能__________淀粉彻底水解。

5)理论上,3号试管的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3号试管结果与理论预期不同的原因,小组讨论有两种推测。推测一:碱性环境下淀粉被淀粉酶彻底水解了;推测二:碘与试管中的NaOH发生反应被消耗了。为探究哪个推测成立,小组同学将3号试管溶液均分到甲、乙两只试管中。继续做了如下探究,第一组:用斐林试剂检测甲试管中是否存在还原糖。第二组:向乙试管加入1mlHCL,再滴加碘液,检测乙试管中是否有淀粉。

你支持推测____________。若你的观点符合实际,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H(值) 保证酶的活性高且一致 空间结构(活性丧失) 催化 变蓝色 推测二(或推测一) 甲试管不出现砖红色,乙试管变蓝色(或甲试管出现砖红色,乙试管不变蓝色) 【解析】 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就可以得出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为PH(值),因变量为淀粉酶的活性,在该实验中使用碘液检测了淀粉的剩余量,同时整个实验要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1)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pH(值); (2)在该实验中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因此在实验的时候酶与底物接触以后应该控制温度适宜且相同,保证酶的活性高且一致; (3)稀盐酸使得溶液的pH过低,因此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是酶失活; (4)酶具有催化的能力,淀粉酶将淀粉催化分解; (5)3号试管使用氢氧化钠使得PH过高,依然可以使酶失活,因此推测淀粉不能被完全分解,实验结果为变蓝色; (6)该题中两个推测都有可能正确,若支持推测一,则试管中淀粉被淀粉酶彻底水解了,因此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产物,即甲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则乙试管中不会变为蓝色;若推测二正确,则碘液被消耗所以不出现反应,但试管中的淀粉并没有被酶消耗,因此用斐林试剂检测时甲试管中没有砖红色沉淀,而乙试管中用碘液检测会变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胃黏膜细胞分泌胃酸的调控机制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淀粉等多糖必须水解成____________才能被吸收,胃腔中的水以________方式被吸收,因此离体状态的胃壁细胞置于清水中,会发生______现象。

2)进入胃中的食物会刺激胃壁细胞释放组织胺,组织胺与胃粘膜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引发携带H+/K+——酶分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形成深度折叠。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功能。

3)图中放大部分显示,H+/K+——酶分子既能催化______,又具有________的作用,以_______方式分泌H+离子,引起胃酸分泌增多。

4)胃酸分泌过多对胃壁是一种损伤,酸阻抑性药物可以与组织胺发生竞争作用,从而抑制H+/K+——酶向细胞膜转移,减少H+的分泌,缓解病情。请依据图示,提出缓解该病情的其它治疗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甲、乙为唾液腺细胞及其细胞膜结构模式图。

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中,淀粉酶先在核糖体合成,再经[2]______运输到[1]_______加工,最后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均需[3]_______提供能量。

2)图乙中,与细胞相互识别有关的是图中[5]_______,帮助某些离子进入细胞的是________(填图中序号)。

3)关于物质67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物质67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B.物质7嵌入部分氨基酸残基的R基含有疏水基团

C.不同细胞67的种类相同

D.物质67是静止不动的

4)用红、绿荧光分别标记人、鼠细胞的膜蛋白,诱导两细胞融合,可观察到红绿荧光交替分布的“嵌合体”。统计________,结果如图丙所示。

5)科学家据(4)实验结果提出两种解释嵌合体形成的假说。

假说一:融合细胞合成了新的膜蛋白;假说二:原有膜蛋白在细胞膜平面上运动。

①使用____抑制剂和ATP合成抑制分别处理融合细胞,均对嵌合体形成没有显著影响,这个结果否定了假说一。

②在15℃20℃26℃的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为_______,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支持。

6)上述实验表明,细胞膜结构具有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同学设计并开展了一项有关光合作用所需条件的探究活动,具体装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前四组叶片均经过24h“暗处理”

B.该实验只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C.NaOH处理目的是去除锥形瓶中CO2

D.锡箔纸处理组叶片无淀粉产生

 

查看答案

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心肌细胞对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对K+吸收则不受影响。这种毒素的作用是

A.抑制呼吸酶的活性 B.抑制Ca2+载体的活性

C.改变了线粒体的结构 D.改变了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

 

查看答案

某人从商店购买了酸奶,发现一袋酸奶的包装袋明显胀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CO2

B.酸奶中原有气体发生膨胀

C.酸奶中某些化学物质的产气反应

D.其他微生物进入酸奶繁殖并产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