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体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

下图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体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请回答:

1)制作临时装片时,取根尖2~3mm是为方便找到_________区的细胞,根尖经过解离、漂洗后,用______染色,观察不同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位置。

2)在一个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如图中_________(填图中字母)细胞的时期,细胞在这一时期进行_________,为后续的分裂过程做好物质准备。

3)为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__(填图中字母)细胞,此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_______

4)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变化是__________,此时期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为______条。

 

分生区(生长点) 甲紫(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或碱性染色剂) C 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B 1:2:2 着丝粒(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并向两级移动 32 【解析】 根尖细胞中只有分生区的细胞才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观察有丝分裂的时候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有丝分裂可以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的时间较长,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细胞会将核中的遗传物质均等分配。 (1)分生区的细胞才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观察的时候需要找到分生区细胞;对染色体的染色需要使用碱性染料,常用的有甲紫、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2)由于分裂间期的所占细胞周期的比重大,因此在观察装片的时候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即C;细胞在间期会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中期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为清晰,最适合观察,即B对应的时期;此时DNA经过复制但着丝点并没有分裂,所以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4)分裂后期的染色体主要行为是着丝粒(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并向两级移动;由于染色体加倍,所以此时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研究棉花果实数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对棉花植株进行了处理,方法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处理及结果

1

2

3

4

5

6

去除棉铃百分比(%

0

20

40

60

80

100

CO2固定速率相对值

28

22

20

18

14

13

 

1)棉花叶肉细胞中的色素分子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上;可用_________提取。

2)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在叶绿体基质中将C3还原成__________

3)光合作用中能量的转化过程为:光能→_________→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4)选取长势相同、所处环境相同的棉花植株作为实验材料,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5)由表可知,空白对照组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_________

6)该实验结果说明,果实越多,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_,有人假设棉花果实少,叶片中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蔗糖不能更多的向果实运输,过多淀粉、蔗糖在叶片中积累会_______光合作用速率。

7)若验证上述假设,还需要测定各组________含量。

 

查看答案

某组同学做“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组别

步骤

1

2

3

4

5

6

淀粉2mL

+

+

+

-

-

-

淀粉酶2mL

-

-

-

+

+

+

pH处理

-

-

-

1mlHCL

1ml蒸馏水

1mlNaOH

酶促反应及检测

142536混合,37℃水浴10min后,滴加碘液

结果

变蓝色

不变蓝

不变蓝

 

 

 

 

注:“+”表示加入某物质;“-”表示没加入某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组同学的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

2)混合后的123号试管37℃水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1号试管实验结果,溶液呈蓝色,说明稀盐酸破坏了唾液淀粉酶的__________,试管中仍然有淀粉。

42号试管实验结果,溶液颜色不变,说明淀粉酶能__________淀粉彻底水解。

5)理论上,3号试管的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3号试管结果与理论预期不同的原因,小组讨论有两种推测。推测一:碱性环境下淀粉被淀粉酶彻底水解了;推测二:碘与试管中的NaOH发生反应被消耗了。为探究哪个推测成立,小组同学将3号试管溶液均分到甲、乙两只试管中。继续做了如下探究,第一组:用斐林试剂检测甲试管中是否存在还原糖。第二组:向乙试管加入1mlHCL,再滴加碘液,检测乙试管中是否有淀粉。

你支持推测____________。若你的观点符合实际,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胃黏膜细胞分泌胃酸的调控机制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淀粉等多糖必须水解成____________才能被吸收,胃腔中的水以________方式被吸收,因此离体状态的胃壁细胞置于清水中,会发生______现象。

2)进入胃中的食物会刺激胃壁细胞释放组织胺,组织胺与胃粘膜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引发携带H+/K+——酶分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形成深度折叠。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功能。

3)图中放大部分显示,H+/K+——酶分子既能催化______,又具有________的作用,以_______方式分泌H+离子,引起胃酸分泌增多。

4)胃酸分泌过多对胃壁是一种损伤,酸阻抑性药物可以与组织胺发生竞争作用,从而抑制H+/K+——酶向细胞膜转移,减少H+的分泌,缓解病情。请依据图示,提出缓解该病情的其它治疗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甲、乙为唾液腺细胞及其细胞膜结构模式图。

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中,淀粉酶先在核糖体合成,再经[2]______运输到[1]_______加工,最后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均需[3]_______提供能量。

2)图乙中,与细胞相互识别有关的是图中[5]_______,帮助某些离子进入细胞的是________(填图中序号)。

3)关于物质67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物质67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B.物质7嵌入部分氨基酸残基的R基含有疏水基团

C.不同细胞67的种类相同

D.物质67是静止不动的

4)用红、绿荧光分别标记人、鼠细胞的膜蛋白,诱导两细胞融合,可观察到红绿荧光交替分布的“嵌合体”。统计________,结果如图丙所示。

5)科学家据(4)实验结果提出两种解释嵌合体形成的假说。

假说一:融合细胞合成了新的膜蛋白;假说二:原有膜蛋白在细胞膜平面上运动。

①使用____抑制剂和ATP合成抑制分别处理融合细胞,均对嵌合体形成没有显著影响,这个结果否定了假说一。

②在15℃20℃26℃的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为_______,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支持。

6)上述实验表明,细胞膜结构具有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同学设计并开展了一项有关光合作用所需条件的探究活动,具体装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前四组叶片均经过24h“暗处理”

B.该实验只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C.NaOH处理目的是去除锥形瓶中CO2

D.锡箔纸处理组叶片无淀粉产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