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水平基因转移”是指在生物个体之间所进行的遗传物质交流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微生物中...

“水平基因转移”是指在生物个体之间所进行的遗传物质交流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微生物中。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够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突变菌株A和突变菌株B由于不能自己合成某些营养素,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科学工作者利用菌株A和菌株B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将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1;实验二: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加压力或吸力后,培养液可以自由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经几小时培养后,将菌液AB分别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2

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可以用“水平基因转移”来解释上述现象

B.不同菌株间接触后才可能交换遗传物质

C.混合培养的菌株都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D.菌株A和菌株B互为对方提供所缺营养素

 

AB 【解析】 根据题意,突变菌株A和突变菌株B由于不能自己合成某些营养素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实验一中将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基本培养基上有菌落产生;实验二中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培养液可以自由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将菌液A、B分别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基上无菌落产生,综合实验一和二可知,图1培养基上的菌落的产生原因不可能是菌株A、B互相提供营养素产生的,因此推测其可能是A和B混合后产生了新的菌株类型。 A、水平基因转移是指差异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转移,新菌落的产生可能是菌株A和菌株B发生了基因重组,即水平基因转移,A正确; B、由图2看出,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培养基上无菌落产生,所以不同菌株间接触后才可能交换遗传物质,导致产生了变异,B正确; C、据图可知,混合培养液中有可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但不能说明混合培养的菌株都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C错误; D、根据分析菌株A和菌株B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A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进行了多年研究,绘制出λ变化图,图中的λ=某一年的种群数量/一年前的种群数量。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图是可以直观反应出种群数量增长趋势的概念模型

B.t3时种群乙的数量水平为其环境容纳量

C.t1-t2阶段种群乙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t3之后甲种群的曲线一直不变,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则可能减少

 

查看答案

研究人员构建了用特定光束控制脑部神经元X激活的小鼠模型,以考察X神经元对体内水分平衡的作用。当用特定光束照射X神经元时,小鼠的舔水次数明显增加。为进一步探究光刺激下小鼠的舔水行为是否和口渴程度有关,设计了如下表实验,测定在“光刺激”和“测量前48h限水”情况下三组小鼠15min内的舔水次数,结果为:实验组Ⅰ>实验组Ⅱ>对照组。

 

对照组

实验组Ⅰ

实验组Ⅱ

测量前48h限水

-

-

+

光刺激

-

+

-

 

(注:“-”表示不处理,“+”表示处理)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神经元X位于下丘脑,上述过程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

B.光刺激神经元X一段时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可能减少

C.实验组Ⅱ小鼠的舔水行为与口渴程度有关

D.光刺激激活X神经元所诱导的过度饮水行为与口渴程度无关

 

查看答案

下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以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图中亲代噬菌体用32P标记,被侵染的大肠杆菌未被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

B.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

C.保温时间尽量延长会提高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成功率,使上清液中放射性的比例下降

D.用含32P的无机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得到含32P标记的噬菌体

 

查看答案

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受多种物质的调节,其中CDK2-cyclinE能促进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如果细胞中的DNA受损,会发生下图所示的调节过程,图中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使含有p21基因的DNA片段双螺旋解开

B.过程中可发生多个核糖体结合在物质A上,共同合成一个p21蛋白分子

C.失活的CDK2-cyclinE,将导致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的细胞比例显著下降

D.正常情况下p53蛋白通过抑制 p21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周期正常运转

 

查看答案

现有两种淀粉酶A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进行了相关实验。图甲是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分钟后,对各组淀粉剩余含量进行检测的结果;图乙是40℃时测定酶A催化淀粉水解生成的麦芽糖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无关变量有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等

B.A20℃条件时活性较高,酶B40℃条件时活性较高

C.其他实验条件不变,若适当升高温度,图乙中P点将向左移动

D.该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酶的活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