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激素有T4和T3两种形式,在脱碘酶的作用下T4转变为T3并发挥生理作用。碘摄入过多可造成高碘性甲状腺肿的流行,通常的解释是碘阻断效应所致,长期摄入高碘对T4转化为T3有抑制作用。科研人员为探究硒对长期摄入高碘危害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随机分为3组,进行不同的处理,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养4个月后,测定T4、T3和TSH(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 高碘组 | 高碘加硒组 |
T4(nmol/L) | 95.87 | 90.56 | 91.15 |
T3(nmol/L) | 94.89 | 65.07 | 89.09 |
TSH(nmol/L) | 400.08 | 500.08 | 401.66 |
(1)表中横线处的处理为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应分别取各组小鼠的_________,测定T4、T3和TSH的含量。
(2)由表中数据分析,高碘摄入导致甲状腺肿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表分析,补硒对长期摄入高碘危害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题干信息和上表数据,推测硒的主要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状腺激素能够通过促进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合成,影响学习记忆。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BDNF能够增强兴奋,请从突触的结构和传递过程推测,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能的作用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黑腹果蝇是被人类研究得最彻底的生物之一。科学家研究发现黑腹果蝇的羽化(由蛹发育为成虫)时间受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有29h、24h和19h三种情况,其中24h的为野生型,其余二者因基因突变产生。果蝇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纯合的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发现无论正交和反交,F1果蝇均表现为灰身。现有一只羽化时间29h的灰身雌蝇和一只羽化时间24h的黑身雄蝇杂交,产生的F1在19h时观察到有黑身果蝇个体羽化出。若所有基因型的个体均能正常存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等位基因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突变基因与原基因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否用果蝇的羽化时间和体色这两对相对性状,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羽化时间的遗传,研究小组认为:该性状受一组复等位基因T+、T、t控制,其中T+对T、t为显性,T对t为显性,野生型受T基因控制。为确定该观点的正确性,应统计所有F1的羽化时间及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该观点,其中,羽化时间为19h的全部为__________(雌、雄)性。
(4)若(3)的观点正确,则F1中黑身24h羽化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中国重要的传统中草药之一,其药用成分主要为次生代谢物。植物次生代谢物主要在逆境下大量产生,而干旱是重要的环境胁迫因子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都有巨大的影响。下图是丹参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过程,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丹参叶肉细胞中捕获光能的物质是________,光照等条件适宜时,A物质的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季的早晨,在忽然增强光照的情况下检测到图中A物质的产生量忽然增多,但不久又恢复到正常水平,使A物质无法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的最可能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过程中C3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显示,干旱胁迫下丹参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均呈现下降趋势,这种相关性说明丹参光合速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浇水可解除干旱胁迫,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说明给丹参浇灌H218O形成C6H1218O6的过程中,氧原子的转移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研究发现,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会发生“光呼吸”作用,它是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均会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即在光照下叶肉细胞的叶绿体能够吸收O2,释放CO2。若对植物进行光照,突然停止,短时间内(约1分钟)CO2释放量会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请结合题干信息,简要写出验证丹参植株存在“光呼吸”现象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平基因转移”是指在生物个体之间所进行的遗传物质交流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微生物中。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够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突变菌株A和突变菌株B由于不能自己合成某些营养素,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科学工作者利用菌株A和菌株B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将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1;实验二: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加压力或吸力后,培养液可以自由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经几小时培养后,将菌液A、B分别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2。
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可以用“水平基因转移”来解释上述现象
B.不同菌株间接触后才可能交换遗传物质
C.混合培养的菌株都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D.菌株A和菌株B互为对方提供所缺营养素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进行了多年研究,绘制出λ变化图,图中的λ=某一年的种群数量/一年前的种群数量。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图是可以直观反应出种群数量增长趋势的概念模型
B.t3时种群乙的数量水平为其环境容纳量
C.t1-t2阶段种群乙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t3之后甲种群的曲线一直不变,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则可能减少
研究人员构建了用特定光束控制脑部神经元X激活的小鼠模型,以考察X神经元对体内水分平衡的作用。当用特定光束照射X神经元时,小鼠的舔水次数明显增加。为进一步探究光刺激下小鼠的舔水行为是否和口渴程度有关,设计了如下表实验,测定在“光刺激”和“测量前48h限水”情况下三组小鼠15min内的舔水次数,结果为:实验组Ⅰ>实验组Ⅱ>对照组。
| 对照组 | 实验组Ⅰ | 实验组Ⅱ |
测量前48h限水 | - | - | + |
光刺激 | - | + | - |
(注:“-”表示不处理,“+”表示处理)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神经元X位于下丘脑,上述过程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
B.光刺激神经元X一段时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可能减少
C.实验组Ⅱ小鼠的舔水行为与口渴程度有关
D.光刺激激活X神经元所诱导的过度饮水行为与口渴程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