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产者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
B.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 (A1+B1+C1+A2+B2+C2+D2)
D.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D1/W1)×100%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备条件
B.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
C.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有区别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物根系和土壤动物的呼吸都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统称为土壤呼吸,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下图是某林下的苔藓和凋落物覆盖条件下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动态。(注:Rs-裸为裸土土壤呼吸速率;Rs-苔为苔藓覆盖土壤呼吸速率;Rs-凋为凋落物覆盖土壤呼吸速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B.凋落物中的能量经分解者分解释放后可被生产者利用
C.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
D.土壤呼吸的产生仅与生产者和分解者有关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初生演替
C.极地冻原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种类多,分解作用旺盛
D.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条件有关,而与栖息空间无关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遗传病发病率,选择在有患者的家族中进行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不统计样方边线上的个体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注意打开电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