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施加药物A能使蔗糖酶的活性丧失;施加药物B后蔗糖酶活性不变,但蔗糖和蔗糖酶结合的机会减少。如图为蔗糖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温度、PH均适宜)产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其中乙组使用少量药物B处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甲组先使用药物B处理,在t1时可能适当提高了温度
B. 丙组先使用药物B处理,在t1时可能使用药物A处理
C. 在t1时间之后甲组蔗糖酶的活性高于乙组和丙组
D. 在t1时间之后丙组中蔗糖酶和蔗糖作用机会不变
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一项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 实验组:2ml 3%H2O2溶液+1ml 过氧化氢酶,保温5min后观察 对照组:2ml 3%H2O2溶液+1ml 蒸馏水,保温5min后观察 |
B
| 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 实验组:2ml 3% 可溶性淀粉溶液+1ml新鲜唾液, 5min后碘液检验 对照组:2ml 3% 蔗糖溶液+1ml新鲜唾液, 5min后碘液检验 |
C
| 探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 | 5ml 3%可溶性淀粉溶液+2ml新鲜唾液+碘液,每隔5min将溶液温度升高10℃,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D
| 验证pH对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 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不同pH缓冲液,再依次加入1ml过氧化氢酶,2ml 3%H2O2溶液,观察气泡产生速率 |
A.A B.B C.C D.D
20世纪60年代后,医院开始用淀粉酶代替酸分解淀粉,如图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
B.pH为3和9的两只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淀粉含量基本不变
D.淀粉酶的作用是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
把一个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和水界面上将它们铺成单分子层(假定单分子间距离适当且相等)。推测在下列细胞中,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单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最大和最小的细胞分别是( )
①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②蛙的红细胞 ③人体浆细胞 ④乳酸菌细胞 ⑤酵母菌细胞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② D. ⑤④
将番茄和水稻分别培养在含Mg2+、Ca2+、SiO44-的培养液中,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离子浓度,结果如图所示。有关该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水稻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增高,表明水稻细胞向培养液中排出Mg2+、Ca2+
B.水稻对SiO44-的吸收量大,与水稻细胞膜上载体有关
C.与番茄相比,水稻吸收Mg2+、Ca2+少,表明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求不同
D.该实验说明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差异取决于培养液中离子的浓度
如图为渗透实验装置,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平衡时烧杯中液面高度为a,漏斗中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为m。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到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
B.若向漏斗中滴人清水,则重新平衡时m将增大
C.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重新平衡时m将增大
D.把m段内的液体吸出后,重新平衡时m将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