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在晴朗夏季,将...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在晴朗夏季,将大豆幼苗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的完全营养液中,并置于室外自然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甲所示曲线,图乙是大豆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变化曲线,图丙是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密闭小室,测定在特定光照强度下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D点代表的生理状态与图乙中______点相对应,此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图甲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______。幼苗体内有机物的量在“24h”时比“0h”有何变化?______(填增加减少不变)。

2)若图丙装置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当光照强度由图乙M点向N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变化时,有色液滴会______ (填向左向右)移动。

3)如果要使用图丙装置测定该植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在不增加新的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该如何设计实验? 简要写出设计思路:______

4)若要用图丙装置测量大豆幼苗在某一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由于灯光照射后会引起装置内温度改变,从而导致实验误差,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校正误差?______

 

M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H 增加 向右 将装置放到黑暗环境中1小时,记录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然后在相同的温度下光照1小时,记录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将两次液滴移动的距离相加 增设对照组,装置相同,植株为一株同样大小的死亡植株 【解析】 1.分析图【解析】 图甲中,AB段只进行呼吸作用;D点和H点是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CO2浓度逐渐降低;但是在中午即FG段CO2浓度下降缓慢;到下午18点后,光合作用逐渐停止;并且K点的CO2浓度低于A点,减少的CO2被用于合成了有机物。 2.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L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LM段之间,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M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N点以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1) 甲图中D点是光补偿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与乙图中的M点相对应,此时细胞中能产生AT 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图甲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H点,由于一昼夜K点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余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故植物体积累了有机物,质量增加。 (2)当由乙图中B点时的光强向C点时对应的光强变化时,代表光照强度不断增强,此区段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如果用图丙装置昼夜不停地光照,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将不断减少,氧气不断增多,而装置中的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维持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因此液滴向右移动。 (3)要测定该植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可以将装置放到黑暗环境中1小时,记录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测定呼吸速率,然后在相同的温度下光照1小时,记录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即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 (4)此时的实验误差主要是温度、气压等因素导致的气体体积的变化,因此可以增设对照组,装置相同,植株为一株同样大小的死亡植株。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是人体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A.a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b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C.c细胞与d细胞均在胸腺中成熟

D.d细胞受抗原刺激,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初次接触过敏原的人,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B.特异性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不易感染病原体

C.效应T细胞和淋巴因子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B淋巴细胞仅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为探究中国楤木总皂苷对患糖尿病小白鼠血糖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60只健康的雄性小白鼠进行适应性饲喂5d后,随机均分为ABCDEF6组。其中ABCDE5组腹腔注射3%糖尿病诱导剂(ALX),获得糖尿病模型鼠,F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接下来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A

B

C

D

E

F

每天灌喂的溶液

30mg/kg SAC

60mg/kg SAC

120mg/kg SAC

25mg/kg二甲双胍

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

4周后小白鼠血糖的测量值/mmol•L-1

2334

2032

1813

1752

2825

640

 

注:SAC为中国楤木总皂苷提取液;二甲双胍为临床上使用的降血糖药。

根据以上所述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LX作为糖尿病诱导剂,可能是通过特异性识别并作用于小白鼠的胰岛B细胞,使该细胞损伤、坏死,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升高

B.本实验中对照组是D组、E组、F

C.C组的实验结果与D组的相比,降血糖的效果基本一致,说明一定浓度的SAC可作为降血糖药代替二甲双胍

D.SA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减轻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负担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描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B.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

D.水盐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可作为神经中枢、感受器和内分泌腺

 

查看答案

下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途径①可参与血糖调节,神经元②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

B. 途径②可参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

C. 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

D. 下丘脑中有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渴觉中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